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公子九 > 第138章 前奏

第138章 前奏(2/3)

一片民居与之前走过的繁华之地完全是两个世界,房屋低矮破旧,巷口狭窄,有的连两个人并排都走不下。

    阿九慢慢地转悠着,被大雪压塌的房屋并不多,只有两三家,马三解释道“是他们的房子年久失修,实在太破旧了。这是城里,房子再破也比乡下的坚固一些。这场落雪,城里还稍微好些,城外的百姓才更惨呢,没来及修房的都被大雪压塌了。”

    阿九点点头,他一条巷子一条巷子地走,一家一家地看着,有事还会跟登门讨开水喝,与他们交谈几句。

    就这样,阿九在城西转悠了一上午才恋恋不舍回去,要不是马三催促他说到晌午了,他还不愿意走呢。真不知道这么破烂的地方,有什么好看的?

    用完午饭,阿九破天荒的没有午休,而是去了城郊的村子。

    与城内相比,村子里的房屋被大雪压塌的就多了,一个村子几乎每家都有被雪压塌的房屋,有的是住的正房,有的则是灶间。塌的是灶间的还好些,若是正房塌了,一家老小挤在灶间里冻得瑟瑟发抖。若是家里有人被砸伤的就更是惨了,此时正是青黄不接,家里哪有余钱请大夫喝药?只能自己捱着,捱过去那是命大,捱不过去那也只能听天由命。遇到这样的阿九就会让马三给上些银钱。

    人命如草芥,阿九充分感受到了。

    阿九往城外跑了三天,出发前兑换了一大袋铜板,回来时钱袋里瘪瘪的,连一文钱都没剩下。用马三的话说他家大人是去当散财童子的。

    跑了三天阿九就没再外出,而是伏案书写起来,他写得便是百姓生活调查报告。写完之后就送到了户部尚书那里。

    李尚书还以为阿九鼓捣出什么好东西呢,看完之后只剩下苦笑了,推心置腹地对阿九道“你的意思本官明白,本官也想赈灾,可是户部真拿不出这个银子!你前些日子追讨回来的三百多万银子,户部连捂热都没捂热就全都花出去了。”

    这阿九也是知道的,家业太大,三百多万两银子都还没够分的。

    阿九也没有多说什么,回到府里就让桃花拿银子买米去了,不买好米,专买陈米糙米,买了两大车。

    马三以为他家公子是要施粥,谁知阿九转头就把两大车米送皇觉寺寺给他大师兄云海方丈了,出家人慈悲为怀,除了打坐念经为人消灾除难,也得做些施粥散药之类的善事吧。阿九一不想要名,二来是怕麻烦,就让他师兄帮着代劳了。这让皇觉寺和云海方丈的名声在百姓中又盛了一层,寒冷过后,皇觉寺的香火可盛了。

    哦,还有,李尚书也因阿九的那份调查报告在朝会上出了一把风头。

    昭明帝端坐在龙椅上训斥百官,“成日参这个参那个,眼睛都盯着别人,自己的差事做好了吗?水利都修好了吗?兵器改良地怎么样了?牢里的犯人都审清楚了?城防都没有疏漏坚不可摧了?”昭明帝一句句地数落着,他沉着脸,简直是怒不可揭,被他点到名的官员都纷纷垂下头不敢言。

    “选秀?你们这是得有多闲?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漠北的战事就不提了,近的你们总能看到吧?近日大雪,百姓受灾情况如何你们有人知道吗?”昭明帝把下头的官员骂得跟鹌鹑似的。

    嘿,户部李尚书还知道,他才看了阿九的调查报告,于是他站出来回禀,最后不无得意的道“臣部的主事顾九大人在雪停后就立即带人查看了城内和城郊的受灾情况。”

    引得重臣不无腹诽那是人家功劳你这么得意干什么?

    李尚书才不管他们怎么想呢,他只知道顾九是他户部的主事,顾九的功劳就是他的功劳,是整个户部的功劳。

    果然,昭明帝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一丝笑容,褒奖李尚书领导有方。这下他就更得意了。

    夸完了李尚书昭明帝又开始骂钦天监,今春这么反常的天气居然都没有预测到,“朕大把的俸禄养着你们就是这样回报朕的,是不是又要说是朕的失察,让朕下罪己诏啊?”昭明帝的火又上来了。

    自他登基以来便勤政爱民,哪一天不是起五更睡半夜,从未误过一回早朝。饶是如此,哪里出了灾荒这帮臣子就说这是君王失德,上天给予的警示,纷纷上书逼他下罪己诏。

    他既不沉迷酒色,也不跋扈专横偏听偏信,他失什么德了?是他对这些臣子太仁慈宽泛了吧?以至于一个个都妄图拿着大义逼他就范!

    “把你们的折子拿回去重写!”昭明帝把太监手上捧着的一大摞奏折全都扔了下去,“这回的灾情,内阁一天之内拿出可行的条陈出来,六部配合内阁做好灾民的安置,朕,等着看呢。”昭明帝站起身,声音猛地扬高,他一跺脚气冲冲地拂袖而去。

    回到御书房昭明帝仍是没消火,胸口堵着一口气出不来,烦躁地他恨不得把那些惯会打太极的臣子都杀了。这个念头一起他反倒冷静下来,不行,得再等等,等他安插提拔的寒门子弟历练出来了再说。

    哼,别以为朕就指着你们了,等着吧,总有一天朕让你们好看。哼,联起手来逼迫与朕,这是一个君王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