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综武:开局成为三绝传人 > 第三百六十五章 仙子佳人 宿命之约【求鲜花】

第三百六十五章 仙子佳人 宿命之约【求鲜花】(1/2)

    第365章

    师妃暄对宋无缺的反应早有预料,不为所动,只是幽幽一叹道:“中原还不够乱吗?外有突厥、东瀛、高丽等虎视眈眈,宋兄何不少一些干戈,顺从大势呢?”

    宋无缺冷冷一笑道:“大势,何为大势?”

    师妃暄许是早就等待宋无缺发问,当即正色道:“如今大隋颓势已现,分崩在即,宋兄当知,自古以来,中原大地皆是以北统南,从未有过以南统北之事!”

    “如今李阀在北,雄踞陇右,兵强马壮,已有天国气象,宋阀虽然富足,但根基尚浅,兵力不足,就算有天下会支撑,也绝非李阀对手。”

    “北有无数崇山峻岭,数道长城雄关,易守难攻,李阀大军他日若从北而来,进可攻,退可守,入主中原,必是势不可挡!反观宋阀,蜗居在岭南山川低洼之地,地势不占优,兵力不占优,如何胜之?”

    “以北统南,此为天下大势之一!”

    宋无缺静默不语,只是轻叩桌面,听着师妃暄的话语,只听这位静斋圣女继续道:

    “天下大势之二,便为民族大一统!”

    “中原版图渐广,民族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李渊李世民身具胡人和中原血统,正是真龙所属,开历代之先河,以李家为表率,更适合吸纳外族,促进真正的民族大一统!相比之下,宋阀虽然自诩血统纯正,但宋缺、宋澜都是思想保守之人,固守尊崇所谓中原正统血脉,以外族为卑,实在是逆大势而为,殊为不智!”

    “可以想象,日后若是开战,李阀尽显开放包容之心,而宋阀却坚持所谓正统,届时哪方得到的助力更多,阻力更小,胜算更大?”

    “仅此两点,便足以说明天下大势,古今浪潮!宋兄天资不凡,想必不需要妃暄多言了吧` ‖?”

    师妃暄说完,一双美目炯炯有神的看着宋无缺,似是坚信这番言辞,足以打动眼前之人。

    宋无缺看着眼前这位如仙似神的绝世女子,也是心生感叹。

    这份心智,这份伶俐,这份口齿,难怪原著中,可以将徐子陵迷得对好兄弟寇仲都袖手旁观,并甘为其牛马。

    的确是思路清晰,姿态夺人。

    要是一般人,身在其中,可能还真会被师妃暄这几句话给打动了。

    那么师妃暄说的所谓天下大势,有道理吗?

    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师妃暄之前说的地利之势是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古以来,中原的危险都来自北方,以前有匈奴,现在有突厥。

    跳出这个世界的框架,哪怕在前世中,

    天朝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秦国是以北地关中,统一天朝,汉代总体继承秦代。

    三国争战,最后以北魏打败南方的蜀和吴统一天朝。

    整个历史上也就是朱元璋是由南方统一的,后来也照旧将国都从南方迁到了北京。

    天子守国门就是这句话。

    事实也证明,唐代以后的每个朝代,几乎都是北方干掉南方,宋代失燕云,蒙古灭南,明代被满人占领。

    因此以北统南,确实是有一定道理在的。

    但……这里面,却也有个问题,在绝对的战力面前,地势和外敌都是浮云。

    恰如宋无缺所知,北地重要不假,但并非只能以北统南,等宋无缺得了天下之后,大不了也如后来的朱棣一般,将国都北迁即可。

    因此这一点,并不是什么决定性因素。

    至于民族一统的说法,就更不靠谱了,李渊也就一点胡人血统,这就算促进民族大融合了?这不扯淡吗?

    师妃暄的所谓天下大势,看似有道理,实则乃是慈航剑斋的诡辩之词,亦是他们用来说服她人,甚至说服自己的说辞罢了。

    论大势把握,何人比得上此刻的宋无缺。

    因此,面对师妃暄略带期冀的眼神。

    宋无缺只是冷冷吐出四个字:

    “可笑至极!”

    师妃暄美眸之中,顿时浮现出一丝讶然之色,宋无缺的这个反应,绝对在她的意料之外。

    “宋兄何故如此无礼?妃暄所言,若是有不同意见,大可指出,为何出此言论?”她很快调整心态,秀美微蹙道。

    宋无缺轻轻缀了一口清茶,方才道:

    “师仙子方才所言所谓天下大势,其第一点,无非是说李阀兵强马壮,地势优渥,我宋阀各方面都非敌手,最好趁早束手就擒,省的劳民伤财是吧?”

    宋无缺一针见血,点出其中关键。

    “.` 呵,说实力就说实力,何必扯什么大势,真搞得李阀似乎天命之选一样,对于争夺天下胜负如何,自下定决心之日起,我们心中便有觉悟,自不用仙子和静斋操心,殊不知,市井之民尚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李子通和杜伏威之辈仍要争天下,我们宋阀又岂会退却?”

    师妃暄眼神微凝,她想要反驳,却有些语塞。

    的确,如宋无缺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