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视频通历史:剪辑十位奇葩皇帝 > 第二十章 朕宣布,取消这次出征

第二十章 朕宣布,取消这次出征(1/2)

    我活着就没有投降的道理,死后就任凭你去做吧……

    邵宗元说完就要拔出佩刀自刎。

    而此时他的手臂却被猛扑过来的几个人死死抱住。

    有几个官员从地上捡起大印、拥着邵宗元离开了,会议不欢而散。

    李建泰当夜从城墙上放下去一名亲信,同攻城的部队商谈了投降的计划……

    第二天,里应外合,保定城失陷。

    邵宗元携带大印从城墙上跳下,攻城者搜到他身上的大印后要夺下来。

    邵宗元死不放弃,直到他被杀害手指仍紧紧地握着大印,攻城者只好截断他的两根指头才取走了大印。

    知州何复和其他的官员也不屈而死,监军金御史抱着监军的大印投井而死,唯独出将入相的李建泰带着他的部下投降了。

    李建泰风风光光的从北京城出征。

    是崇祯的最后一次派遣将领。

    最后李建泰这位督师大学士在未与农民军打过一仗的情况下向农民军投降,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简直就是一场笑话。

    最关键的是李建泰此次出京耗尽了北京最后的大部分防御力量。

    在面对敌人的进攻时,李建泰选择了投降这条路,他先是投靠了李自成的手下,后来又投靠了满清。

    后来李建泰也不老实,还想着拼一把,又揭竿而起与清军作对,最后也为自己找了一个不痛快的结局,只能自杀。

    他有五十多个妻妾,临死之时没有一个小妾愿意陪他赴死并且还嘲笑他。

    ……

    现在的崇祯,知道了前因后果,怎么还可能让李建泰出征,霍霍自己的兵力。

    而且李建泰一个文官富豪,不通兵法,就不是带兵打仗的料。

    此时,北京城正阳门楼。

    内阁、五府、六部、都察院掌印官及京营文武大臣都来到,为李建泰出征送行。

    就等着崇祯皇帝了。

    很多大臣已经在窃窃私语了,讨论皇帝一向勤恳,今天这么重要的日子,怎么反而迟到。

    特别是内阁阁老陈演、魏藻德俩个人,更是言辞犀利。

    “李大人出征,这可是国家存亡的大事,皇帝未免也太不上心了吧。”

    “可不是吗?这样的场合还迟到,不是让李大人,让将士们心寒。”

    ……

    若是以往的崇祯,早就积极的在行遣将礼。

    告祭太庙。

    亲手给李建泰斟酒三杯,然后下敕令:代朕亲征。

    但是现在的崇祯已今非昔比,根本就不指望李建泰出征,更不会将最后的希望交到这种人的身上。

    所以姗姗迟来。

    终于,在满心着急之下,等来了崇祯。

    李建泰,陈演、魏藻德三人,立刻就迎了上去,口中叹道:

    “皇上,你终于来了,马上就要错过,出征吉时了……”

    然而,随即他们就心中一凛,呆滞在了原地,说不出话来。

    因为,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崇祯身后的不远处。

    除了王承恩之外,还浩浩荡荡的跟着两百手持长矛,腰挎弓弩,一身黑甲的将士。

    各个都是雄赳赳,威风凛凛,军容整洁,气势合一,竟然有一股萧杀之气冲霄。

    让在场的人都不由心中一寒,汗毛倒立的感觉。

    皇帝身边,怎么会多出一股这么强悍的威武之士,各个都如从尸山血海之中爬出,浑身透露着凛冽的杀机。

    大明的军队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在清楚不过了,此时还排列在正阳门前,等待着出征呢?

    他们马上就断定,皇帝身后的一队军队,绝对不是大明军。

    也万万不是大明军能比。

    当然,不说精神面貌,强悍纪律。就是铠甲武器装备,也与明军完全不同。

    所有人都吞咽了一下自己的喉咙。

    他们觉得,开始看不懂自己的皇帝了,什么时候突然多出了这么一队人。

    简直就是神兵天降一般!

    崇祯一到场,没有理会李建泰,陈演、魏藻德三人,唰唰唰跪倒一片。

    直接来到了正阳门前最中央,直面下面等待着出征的大明禁军。

    一看之下,虽然装备,精神面貌,甚至纪律……等状态都很是差强人意。

    但是,好歹也有三万多人啊。

    而且,崇祯明白,这并非北京城里最后的兵力,除此之外,三大营也还有留兵。

    因为在历史中,李建泰将这三万人带去霍霍了之后,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还命三大营出战,不过却全投降了。

    此时,北京城的兵力,共计还有五万左右。

    不过都只是一些羸弱之兵,武备积弛,但有总比没有强。

    崇祯锐利的目光扫视全场,两百大秦虎师,整洁威风,纪律严明的排列在他的身后。

    关从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