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私人博物馆 > 第25章 神祗一般的存在(求鲜花求评价求收藏)

第25章 神祗一般的存在(求鲜花求评价求收藏)(2/3)

、由圆转方等种种笔端奇妙变化,简直匪夷所思。”

    “这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简直就是‘中和之美’书风楷模,越看越感觉享受啊。”

    “太享受了,我想死在它面前!”

    ……

    四十多个艺术家初时还算淡定,片刻后就集体炸锅,每个人脸上如有荣光,个个兴奋激动不已,还兴高采烈的和身边人各种分享心得。

    那模样,哪里有一点点德高望重的感觉。

    分明是一群顽童。

    声音实在太大,各种吵闹也实在太响,搞得陈冬都有些无奈,看来想睡是睡不着了,就这么等着这群“老顽童”们胡闹吧。

    而看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候后,这四十多个艺术家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再吵吵嚷嚷,不再激动非常,反而每个人都变得极为平静。

    但这种平静,却是一种极致的压抑。

    就如同暴风雨来的前奏。

    实则是因为,这四十多个艺术家,全部看入了核心。

    兰亭序是王羲之巅峰之作。

    尤其是陈冬搞来的兰亭序,是王羲之巅峰中的巅峰。

    而这巅峰作品,看起来只是一幅字。

    实则包罗万象。

    其风格气度,没有慷慨激昂的大起大落,也没有低沉的萎靡不振的颓废和自怨自艾,反而有一种安静雅致,文质彬彬,但又很活泼。

    包含儒家的儒雅,佛教的禅意,道教的虚无。

    完全符合**大众的中庸思想审美。

    而其章法,错落有致,稳中求动。

    整篇作品里面没有采取草书的写法,全部都是行楷,既显得平稳,又显得活泼,最主要的是,把分寸把握得恰如其分,在经意和不经意之间的创作,非常自然,又匠心独运。

    整体结构注重对比夸张。

    但是道法自然恰到好处。

    ……

    这样的作品,是足够无数人用无数的时间细细品尝的,尤其是现场这些人,都是眼力高明者,看到深处,便会入道。

    越发感觉和兰亭序之间的鸿沟。

    是以,

    此时,都成了一种跪求之心。

    使得,

    此刻,所有人或者盘膝坐下,或者半跪着,或者仰头而看,个个面容虔诚,神情庄重,真的如临神迹。

    这一幕,很快被直播间捕捉到。

    在涌入越来越多的网友中,掀起了波涛巨浪。

    “卧槽,这么多大佬跪拜。”

    “我认识其中两个,绝对是行业大拿,怎么特么……这是跪下了?”

    “差不多就算跪下了,这也太可怕了。”

    “必是真品啊,毕竟艺术是蒙骗不了人的眼睛的。”

    “鉴定机构的人怎么还没来?我要等最后的结局啊。”

    “快来鉴定,这么多大佬跪着,我的小心脏,已经期待不已了。”

    ……

    鉴定机构的人已经来了。

    和上次一样,也是接到电话后,迅速准备,快速出发,但毕竟有仪器需要带,无论是收拾,打包,装车,都需要时间。

    路上因为车长,也无法跑太快。

    也需要时间。

    但,即便这样,也在上午十点左右,到达了现场,而此次的负责人,还是所有观众们熟悉的老面孔。

    故宫博物馆馆长。

    和大名鼎鼎的李树仁老师。

    双方不是第一次见面,也不是第一次合作者这事情,都轻车熟路,一番简单寒暄,尤其是极大感叹后,鉴定组便组织人员安装调试设备,然后进行鉴定。

    鉴定时间一如既往的漫长。

    直到下午四点左右,设备才停止运转,李树仁老师从鉴定仓内缓缓走出。

    他面色肃然,如见神明。

    双手带着白手套,却高举头顶。

    而双手间,正是那一副兰亭集序。

    在他身后,同样一群鉴定者跟着,同样个个肃然。

    到了现场众人面前,到了镜头面前,李树仁老师大声宣布:“经过鉴定,此物,为真!”

    “的确就是王羲之的真迹,就是真正的传世国宝:兰亭序。”

    轰!

    现场直接爆炸。

    直播间更是弹幕汹涌。

    “卧槽,果然是真的。”

    “特么又一次见证历史了。”

    “兰亭序面世,简直是祥瑞啊。”

    ……

    李树仁的话还未说完,继续宣布道:“且,经过我们研究,一直认为,这个版本,并非是历史上流传的版本。”

    “而是,王羲之秘密写的一个版本。”

    “但是其艺术成就,在流传版本之上。”

    “如果说,流传的版本,是天下第一行书,那么,这个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