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永孝现在已经转做正行,和过去的生活彻底的割裂了。林
倪世孝也不介意和他们家,开始走动起来。
倪世孝从广市的置业集团分公司调了几台查尔斯SUV过来,并调集了几个司机过来。
车队一行,就往潮讪的方向驶去,现在的时间还是凌晨时分,不过还是要急着出发了,祭祀的活动一般都会很早,再不出发,可能就来不及了。
大概过了四个多小时,车队就来到了潮讪地区的倪家村,倪家村顾名思义,村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倪。
只有少数的几户人家是不姓倪的,而不姓倪的,除了一户是当初建国初分配过来的村干部,其他的几户都是上门女婿的后代。
比如说第一个孩子肯定是姓倪的,而第二个孩子可能就跟着父姓了。
这样慢慢的开枝散叶,也渐渐的在倪家村扎根落户。
到了倪家村,村口的位置,就有一个登记台,倪世孝几人下车过去登记。
“倪忠孝、倪雪慧、倪永孝,家父倪坤!”倪忠孝过去说道。
“嗯!找到了,你们是五房的。”
“倪世孝,倪宁璇,我的女儿,家父倪乾!”
“嗯!倪乾,倪坤的弟弟,你也是五房的。”
“祠堂在村子里的中间,沿着这条路一直过去,车就停在这里,不要开进去。”
“谢谢长辈指点!”
五人一行来到了一个类四合院结构的房子,这里就是倪家的宗祠,占地面积非常的大,大概有五亩多地。
外院进去有个中院,中院进去之后还有一个内院,内院进去才是祠堂的正厅。
宗祠的正门上书写着对联:“长西来祥瑞驻祖厝,福传万代;善边绕青云绘先贤,祉佑千年。”
倪忠孝带头带着大家往前面倪氏宗祠走去,现在倪氏宗祠外面的人很多,基本上都是倪氏宗祠的人。
平时里宗祠都是很安静的,一年中最热闹的就是今天;而且今年重修族谱,接到消息的族人基本都回来了。
进得门来,是一个很大的铺砖明堂,有松柏参天,两旁是厢房,正北是三开间的大堂。
宗祠后面是个小花园。
有杏树、果树、核桃数、榆树,冬青、牡丹、月季和芙蓉等花木。
大堂是最高大的建筑,堂内正北墙上一张明朝倪氏先祖的画像,穿着官服。
只是当什么官,倪世孝就不知道了,画像下一排靠墙的供桌,桌上摆满了祖先牌位,从明朝的祖先开始依次排放。
供桌前,是三尊敬香火的青铜大鼎,再前面,是七个一排的棉纱方垫子,前后总共两排。
西面墙壁上是祖训,无非就是一些诸如此类的,不赌、不抽大烟、不准汹酒、不忘祖、重人才、找机会、办事中庸、做人仁厚;为人随和、对人行善,信奉义信利等道理。
东面墙上是祖先的一首词:一潭水,洗濯世代尘灰;半山碑,呵护庇佑后辈。
云转峰回,日斜霞飞。
方圆恬适美。
功名利禄勤勉追,平淡生活不受累。
守常规,循环理精微。
倪氏宗祠的开支都是靠倪氏各支脉供养的,当然也有倪氏家族里财力雄厚的人捐献的。
倪忠孝带着四人在宗祠的角落找了个位置坐下,等祭祀的开始。
上午快九点钟的时候,整个宗祠里,已经有很多人了,倪世孝大概估计了下,最少不下于上千号人。
倪氏宗祠里连接着倪氏七条支脉,主要是以始族下面的七个儿子。
每一儿子下面的后代为一个分支,现在人丁多了,分散的厉害,又出现了几个小分支。
在旧时代,还有主脉和支脉之分。
进入新社会了,主脉人丁不旺盛,慢慢地被各支脉给盖过去了,现在也没有主脉和支脉之分了。
九点钟整,随着宗祠的铃声敲响。
本来还有些吵闹和来去走动的人,都安静下来,静静地等待祭祀的开始。
今天的祭祀的主祭由现在的倪氏宗祠的主事倪源德,他是整个倪氏宗祠的负责人,德高望重。
倪世孝听说他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就搬到宗祠里住。
平时打理宗祠的事物,已经有二十年了,现在七十来岁,身体还非常地硬朗。
祭祀开始前,让宗祠的派人从前院水井中吊水上来,再倒入铜脸盆中,每个族人都要洗脸净手,洗涤后,祭祀开始了。
先是各支脉的主事的男人出面,双手前伸恭敬地先将供品摆上供桌。
供品主要是水果、吃喝、纸钱、肉类、烟酒茶等。
各支脉的主事的男人各点燃了三柱香,跪在祖先牌位供桌前的棉纱垫子上,抬头仰脸,双手高举着香火,叶德源开口述说给祖先的祭文:
“我们倪氏的祖辈各位先人,你们的子孙后代,今天聚集在一起,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