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都市开局努力成为富豪 > 一五二、找个人负责收购古董

一五二、找个人负责收购古董(1/2)

    第153章

    他怕把这宝贝给碎(cei)了,就拿起大哥大给巴尼他们去了个电话,让他们过来。

    直等到巴尼他们到了,把几个亿给他们拿着放好,然后让他们在车上等着。

    倪世孝双手空空的继续逛起来。

    倪世孝逛到旧书摊,打包买了两大提旧书。

    里面有宋刻本、明刻本;不过最多的还是清刻本。

    民G的老书也不少,现在还不值钱,再过些年就不好说了。

    不过书倪世孝也不算倒手,主要还是为了自己收藏自己看。

    在一个倒卖邮票的摊贩那,倪世孝还用500块钱买下了整一版的猴票。

    邮票这东西价值其实就是炒作出来的。

    以后还会有人炒兰花,炒电话卡,炒蚂蚁的。

    基本炒作思路其实都一个模样。

    我就说说炒电话卡的套路。

    九十年代的时候,国内的BP机开始普及,对公用电话的需求增大。

    那时候技术上实现了IC卡公用电话,就是IC卡插进电话机卡口,就能打电话的那种。

    现在有些街边应该还有没拆掉的电话机。

    而发行的IC卡会有不同的图案设计,就被一些有歪脑子、心黑的庄家发现商机了。

    他们会挑选一种或几种发行量不大、图案略有点特色的进行溢价收购。

    同时在市场上传播这种电话卡有收藏价值的小道消息。

    等市场炒热了,跟风的也开始入局了。

    刚开始跟风者是肯定能赚到钱的,因为庄家还在收购囤货中;

    怎么着,一天倒卖下来也能赚个千八百的。

    接着跟风者的野心就变大了,开始重金入场,开始自己先囤起货来。

    等庄家看着时机成熟,就会把他们囤着的存货、前期溢价收购到的存货。

    偷偷的卖回给这些所谓的“中间商”,这样庄家就赚走了成倍的利润。

    如果市场还是很火爆,可能庄家放货的速度会慢点,慢慢的推高价值。

    攫取更加高的利益。

    如果市场开始推不动了,就果断的套现离场,留下一地鸡毛。

    最后留下那些自认为发现财路的“聪明々~者”;

    拿着面额一百,但他们一百五甚至两百的价格囤积的电话卡,等着熬死。

    心黑又有小聪明的就自己演变成庄家,接下盘子,继续忽悠下一个。

    不聪明的就被人家套住,陷在泥潭里无法自拔。

    最后其实亏的是无数被发展起来的韭菜,被割的韭菜。

    可比较分散,分到一个个人头上,看起来就不怎么吓人了,亏个几千的,也叫亏啊?

    要不然,刚发行几年的,甚至当年发行的邮票。

    怎么就从面值八分,一角的面额,爬到上千的单价的?

    你要说有纪念意义,有历史价值...那意义在哪,历史价值在哪?

    都是近现代的工业品,有个P价值?

    对了,它的价值就是可以寄信。

    也许一封信,可以改变一个家族,或者改变一个时代。

    倪世孝也没有集邮的兴趣,也从没想过进入集邮的这个圈子,这次偶然遇上,他也不介意囤积一版。

    毕竟从来没涉及过韭菜我,都知道猴票很值钱。

    看,被炒作的多么成功!

    天已经大亮了,眼尖的摊主都盯上了倪世孝这个有钱人。

    继续逛,倪世孝还拿下来两套整套的居仁堂款的洪宪瓷,藏个二十几年也能值个百八十万的。

    这会只要摊上的,倪世孝就没看到什么假货。

    当然,地摊上的东西绝大部分还是普通货色,比如瓷器基本上都是民窑。

    字画也不是什么精品的货色,历史上大家的名画,一张都没看到。

    有名有姓,传承有序的東西,大家都知道有收藏价值,除非败家子和活不下去的,都会在自己手上先囤着。

    挡不住人家摊主的热情,倪世孝最后杂七杂八的买了不少。

    驾车回到饭店,正好碰到马学军。

    马学军看到倪世孝他们手里拎着不少古董,眼睛就开始发亮。

    马学军就跟着倪世孝来到了房间的门口,才道:“倪先生,你喜欢古董?”

    “你懂行?”

    “不太懂,不过我认识一个老师傅懂,他是一个世家子弟,30年代出国留过学。”

    倪世孝一听,世家子弟,建国前出国留学过,有点意思。

    看来昨天那50美金没白花。

    “小马,我有兴趣认识下你说的那个老师傅,可以引荐一下嘛。”

    “可以,可以,我今天下班后就帮你去问问。”

    “好的,给,拿着买几包烟抽。”

    倪世孝又拿出张50的美金给马学军,然后目送着马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