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封神:回到商朝当暴君 > 第三十章人皇继位

第三十章人皇继位(1/2)

    办理完帝乙的丧事后,方绳武正式继位人皇。

    期间令人烦累的礼节和各种仪式他都不曾过问,但是当群臣询问到自号什么的时候,方绳武犹豫了一下。

    “纣”是后世人对帝辛的唾骂,此刻自己虽然有选择其他号的权力,但是方绳武思之再三后,他还是决定用“纣”,因为他要以纣王之名,扭转乾坤,让命运之轮逆转。

    此时方绳武的脑袋堪比超级计算机,自然知道什么有所为,什么有所不为。

    虽然说大商的改革迫在眉睫,但是眼下最为重要的乃是巩固自己的皇位。至于需要怎么做,他脑海中有数不清的案例。

    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方绳武明白要想皇权稳固,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兵权,至于兵权由谁掌控,他脑海中第一人选便是太师闻仲。

    原著记载,闻仲乃是截教通天教主四大弟子之一金灵圣母的徒弟,他本可以做一个逍遥自在的仙人,但是他为了大商的基业最后却被云中子所炼通天神火柱活活烧死在绝龙岭,可以很负责的说,闻仲是最忠于大商,忠于纣王的人,因此方绳武只有将兵权交给闻仲,他才能够完全放心。

    因为闻仲此时已经是位极人臣的太师,至于其他的一些虚名,他也不在乎,于是乎方绳武效法唐朝的太宗皇帝,加封闻太师的雌雄蛟龙双鞭为定国神鞭,手持此鞭便可以像唐朝的狄仁杰一样用亢龙锏上打

    昏君,下打佞臣。在这个年代,皇权至上,君命不可违抗,但是闻太师却可以鞭打人皇,这权力太特殊了。

    闻仲受封后,感激涕零,当下立马发誓道:“大商若有作奸犯科者,他定不轻饶!”

    紧接着首相商荣被方绳武赐予“不世之臣”的称号,除一切职务照旧之外,这一次方绳武则是效仿汉高祖刘邦,他将“丹书铁券”作为褒奖颁给了商荣,这就意味以后商荣无论犯什么过错,都可免死一次。

    商荣双手颤抖的接过这“丹书铁券”,也被感动的数度落泪,当即跪在地上,叩头不止,山呼万岁。

    至于大商那八百诸侯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各有相应封赏,在此就不再赘述。

    剩下需要封赏的就只有后宫了,方绳武想了想,自己的前身真的可怜,好歹也是帝王血脉,怎么身边就连一个女人都没有,真不知道历史上一直说纣王好色,到底好的是什么色?

    因为此前帝乙已经将姜玲珑和黄飞燕赐予方绳武为太子妃了,再加上这段时间方绳武已经获得两位美女的芳心,当下立马册封姜玲珑为西宫贵妃,黄飞燕为玉漱宫贵妃,至于东宫的皇后,方绳武暂时还没有想好该给谁,于是也只好暂时空缺。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方绳武作为大商的最高统治者,如今新登大宝,虽然不能急于一时做动摇根基的改革,但是做一些必要的改变还是可

    以的。

    他的第一把火就是烧在了农牧业上,经过深思熟虑后,方绳武决定还是继续沿用“井田制”,不过为了提高生产,他亲自设计了最新的农用工具,准备将这些工具全面普及,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使用这些工具,他还专门指定了一些官员作为技术指导;此外,方绳武还对外宣称,在不久后将推出一套关于农牧业指导的书籍,并向全国百姓保证,务必通过最短的时间,使农牧业得到极大的改变,进而较大的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工业方面也必须快马加鞭,虽然商朝的手工业发展很快,但是制陶和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却不成熟,方绳武通过调查发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技术问题,考虑到自己即将要启动手中隐藏的最大一张底牌,他当即下令,工业全部由官府统一管理,同时还责令各地务必筛选出大批的优秀工匠,等待他的调遣。

    此时大商虽然是奴隶制社会,但是因为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间接的促进了商品的简易交换。不过因为种种现实原因,例如官方的重农抑商,交通不便了等原因导致商业发展极为缓慢,鉴于此方绳武特地成立商务司,以促进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一向深的方绳武“喜欢”的宠臣费仲,此次竟然被任命为商务司司长,虽说这个

    职位名义上是升职了,但是要知道这可是奴隶社会,重农抑商的年代,这么做无形中给人一种人皇在亲贤臣远小人的感觉。

    不过让群臣不解的是,费仲仿佛并不在意,相反他对这个职位竟然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其实,群臣不知道的是,方绳武前一个夜晚曾秘密召费仲进宫私聊过,并且对他做了许诺,若是能够将大商的商业做的繁荣,以后可让他成为一方诸侯。群臣不知道商业的重要性,但是方绳武作为一个穿越者,岂能不知?

    要知道在未来的商业战争中,虽然不见刀枪,但是哪次的商战不是以流血牺牲为结局?如果商业战争打的好,很大几率上可以达到扭转乾坤的功效。

    虽然方绳武发展商业的本质是希望通过商业来改善国计民生,但更为重要的是他想暗暗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