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的明朝好兄弟 > 六十二 天下大势

六十二 天下大势(1/2)

    王濂整理下脑中的思绪,开口说道,“元廷从上到下,都是残暴贪婪之辈,既然将军想知官军的心思,何不主动示好?”

    小九眼睛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你继续说!”

    “派人携带重金,贿赂淮安高官,示之以弱。告诉元军高官,将军起兵不过是求活,不敢和朝廷官军对抗,更不敢侵犯淮安重镇。”

    “再贿赂淮安大臣,口称说要招安,麻痹他们。如此一来,元廷无论是官还是军,都不会再对将军的领地虎视眈眈。而且,他们现在要打的是占据高邮,截断漕运的张士诚。”

    “只要以将军为首的淮西义军,不主动找他们的麻烦,想必他们也不会舍本逐末的来打您!”

    “至于您说的,若是平了张士诚,淮西腹背受敌。在下看来,其实将军不必多虑。”

    “元军看似勇猛剽悍,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地方兵马早就腐朽不堪。自从天下乱起,从皇帝到丞相更加防备汉人,每每朝廷大事,都不许汉人大臣参与,蒙元已不得人心。”

    “地方领兵也多为蒙元勋贵,这些人养尊处优近百年,哪里还会打仗呢?且不说高邮那样的天下雄城,易守难攻,非数十万大军不可。就算是河南之地的小城,官军都打不下来。”

    “而且平定张士诚,非一朝一日之功劳,数月数年也未见得能收复高邮。既然如此,将军又何必现在就担忧此事。”

    “将军害怕腹背受敌,不如趁官军和张士诚激战之时,直接拿下和州之地。和州与集庆路一江之隔,对面就是鱼米之乡。”

    “而长江中下游的兵马,现在都被朝廷征调一空。湖广徐寿辉,淮东张士诚。腹中空虚无兵可守,正是将军龙游大海之时。”

    “而且只要将军不称王,还对朝廷表示恭顺,天下未定之前,元廷必然不会视将军为生死大敌。将军趁机休养生息,发展势力。将来翻脸之时,国力耗尽的蒙元,能拿将军如何?”

    “大元北地胡族兵马彪悍,但都是部族之军,朝廷调度困难。而且大元不同于过去历代,空有其表,中央对地方管控不严,把握不住。”

    “如今天下大乱,大元尚有几分力气。可若是乱局持续数年,大元就回天无力!”

    看看,这就是读书人的作用。

    小嘴吧吧地,给你说的明明白白。

    一番话,不但给小九分析了当前的态势,还是指明了以后的发展方向。甚至还指明了,该如何避免被大元当成重点打击对象。

    而且还把大元的朝廷框架,组织动员能力,应对危机的能力,还有平定叛乱的国力,说得一清二楚。

    “先生大才!”小九又是一拍大腿,赞叹道,“听君一句话,胜读十年书!小九,茅塞顿开,振聋发聩。”

    王濂看着小九,满脸遇到知己的笑容。转头看看李善长,眼神的意思是,这九爷还真像你说的那样,是个大户之家出来的,读过书的少爷。

    你看,说话都和别的贼头不一样。

    他在河南刘福通处,每日见到的都是拎着刀子砍人抢劫的强人,就算刘福通那样名闻天下的大军头,说话也是把娘安在嘴边上,粗俗不堪。哪像小九这样,知书达理。

    而李善长看着小九,表情有些错愕。

    “他娘的!”老李心中骂道,“九爷你今天哪来这么多词儿?往常说话,你都是他娘的他娘的,今天是随身带了四书五经?”

    小九看看李善长,又看看王濂,二人一军一民各有所长,心中欢喜,笑道,“小小定远县,居然出了二位贤才,百年一遇呀!”

    王濂连说不敢,而李善长则是有些委屈。

    “往日你见到我,一口一个老李你他娘的。今天见了我大舅子,整的和刘先主遇到诸葛亮似的。”

    广个告,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先生?”小九问道,“河南边咋样?”

    “将军是谁?”

    “那边现在什么情况?”之所以有此一问,因为河南刘福通的红巾军是天下义军的领袖,淮西红巾军属于北方红巾军一脉。而且郭子兴当初依靠白莲教起家,刘福通算是他们名义上的上司。

    王濂正色道,“兵锋正盛!刘福通为人勇猛刚烈,手下名将无数,大刀鳌,李喜喜,破头潘,关铎,李武,崔德等人都是悍不畏死的猛将。”

    “起兵初期,连克颍州等三府七县,拥兵二十余万。而后大破丞相脱脱之弟帖木儿大军三十万,阵斩杀元军大将巩卜班等人,威震中原。”

    “朝廷第一波三十万大军被他击溃,邓、许、嵩、洛诸府州皆为红巾军所占有。”

    对于刘福通,小九心里敬佩,这人挑动天下反,并且在和官军的作战中,屡次创造奇迹。有他在中原腹心牵制元廷,才使得天下反元的烽火连绵不绝。

    而且目前看来,天下这些义军中,实力最强大,前途最光明的就是刘福通。

    “既然刘大帅这么那先生?”小九没有明说,不过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