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情况是否正常,并不用挑战极限。
火箭及加速壳以25马赫的速度被喷出井口,脱离加速壳,在一千米高空用三段式的径向(圆柱侧面)推进微调姿态,主发动机点火。
经过几百秒的燃烧,一级火箭把上面级推到远点一百七十公里,近点六十公里的轨道,才进行分离。
这比正常的一级火箭分离,甚至晚了整整一个火箭级,要几个月才能落回地面,为了避免回落时对地表造成威胁,还预留了一丁点燃料,用于调整落点。
什么?火箭回收?
不得不承认,a国开发的火箭回收技术,的确是个省钱的好思路。
但那只是在电磁轨道发射器出现之前。
需要弄明白的是a国的火箭回收,只涉及一级火箭,而他们的一级火箭分离时,高度在八十公里左右,这个位置严格点都没离开大气层!
现在的5号井在必要的时候,能直接把四百吨的发射物抛到同样的高度,中间甚至不需要额外的推力。当然这么做,在该高度上与地面的相对速度就没有了,意义不大。
总之,发射过程还是根据外星人的建议改进的,以气动加热点为基准,在低空只维持不到三马赫的速度,等高度增加后才把推力加到最大。
这样做在大气段会产生浪费,不过能留下更多的燃料在近真空区加速,火箭有个特点,外部环境越接近真空,其特征比冲越大,也就是相同燃料能带来更多的Δv。
有电磁井赋予超音速基础速度时,这种后发力的发射策略,比传统模式更省燃料。
一级火箭分离后,上面级进行升轨追逐,后面就是照本宣科,没什么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