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随口抛出个问题打岔道:古灯,我问你啊,佛是什么?
古灯顿时不再念经,而是张大嘴巴吃惊不已看着秦萧楚:施主,你怎么与小僧那群师兄一样,经常喜欢问佛是什么?
古灯稍作停顿又恍若无事的说道:其实小僧知道,师父是怕小僧忘了佛是什么,所以经常让师兄问小僧,好让小僧记得更深。
那说明你是知道的?秦萧楚趁热打铁止不住内心激动,这误打误撞之下不就拉开取经的帷幕了?
古灯轻叹一口气,极像饱受沧桑郁郁不得志的中年人:小僧当然是知道的,佛慈悲,告诫世人不争忍让,佛济世,舍身开了天门一线,用师父的话说,就是福泽苍生佛心相随。师父是怕小僧忘了本心,忘了慈悲,忘了济世。施主,其实小僧一直没忘的,这一趟下山出门,都超度了许多孤魂,积了不少功德呢,神情颇为自豪。
慈悲为怀,舍身济世,正可谓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不难理解,又想到曹轻侯这位假和尚,难道他也心中怀有这种佛教色彩?答案明显是否,曹轻侯易怒,而且长相与宅心仁厚慈眉善目没半点关系。眼前这位小沙弥倒是长的灵秀,抛开脖戴佛珠不看,那双灵动的眼睛就像佛珠一般。
超度?是什么意思?秦萧楚不明白,却也不好明问,这一问就暴露自己是假的半个佛门之人了。
古灯一直在盯着秦萧楚观察他的表情,生怕自己讲错了佛,那丢人可就丢大了,但看到秦萧楚面无表情有些苦恼的样子,古灯又仔细回忆了一番刚才自己讲的佛,发现自己没有说错啊,难道还有更深一层次的解释?古灯不禁畏畏缩缩忐忑不安的问道:施主...佛...难道还有其他的意思吗?
啊?秦萧楚反应不及,一个啊字随口而出,反应过来之后发现有失自己半个佛门之人的身份,立即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振振有词的说道:嗯,这般见解自是不简单,敢问小和尚你出自哪座山哪座寺庙师从哪位高僧?秦萧楚为自己的思维敏捷暗自开怀不已,这问题一箭双雕。
古灯一听人家夸自己见解不简单高兴之余脱口而出:黄.....,随即立即闭嘴,又十分幽怨的说道:师父说不许小僧自报家门,满腹惆怅。
黄,那就是黄梁山了,这小和尚的嘴还真是难撬开,古灯的反应令秦萧楚一阵犯难,这黄道长说的取经难道就是这些?得再想些什么才行,眼睛一转便有了主意。
嗯,不可自报家门?你们寺风还真严谨,小和尚,听你说是要去归云寺取经,这取经是为何?
古灯左右思考一番,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回答,当即回答道:小僧的寺庙有个寺规,就是只要有资格去天下名寺取经回寺便能穿上袈裟,也会有更多的机会下山积些功德,求些造化。
穿袈裟?那可了不得。秦萧楚虽然不熟佛门,但这穿袈裟的条件多少也记得一些,多是寺庙中德高望重享有一定地位的老僧才有资格身披袈裟,当即不禁对这位小和尚刮目相看,难道这就是黄伯奚让自己取得经?
古灯嘿嘿的傻笑,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会有资格下山取经穿袈裟,但师父说自己有佛心,有佛性,不穿袈裟的话,佛会生气。每位下山取经和尚都可以选择去任意一座寺庙,哪怕是山脚那些不入流的寺庙取经也并非不可,古灯听说北域疾苦,但北域似乎并没有寺庙,所以古灯选择去往离北域最近的关内归云寺中取经,这一趟下山,数百里近千里。
秦萧楚不敢小瞧这位小沙弥,紧接着问道:你所求的造化,是何等的造化
古灯毫不思索轻松写意奶声奶气的说道:求得八珠佛主那般的造化。
天下僧人所求造化多有相似,无非是活着积善行德,死后肉身不烂,坐化也好圆寂也罢。再或者是活着置身经海,死后飞升上天,在天高云深处有一座神仙洞府。
秦萧楚顿时感觉如坠入佛门经文之中,世间万千不及这位自称小僧的小沙弥一句求得八珠佛主的造化。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