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今年薄县的年情太恶劣了,一年以来滴水未下,长时间的干旱,多处河流与池塘都已干枯,导致了农户们几乎颗粒无收。再加上上一任的县令白慈横征暴敛、贪赃枉法,搞得民怨沸腾。百姓们生活本来困苦,旱情如此严重,更是雪上加霜。白慈被斩后,新任县令到任后发现薄县就是一个烂摊子。官库里只剩下要交付给刘玉的赋税外就什么都没有了。新上任的县令想要救济灾民也无从下手,心急如焚,百般无奈下派遣师爷到刘玉这里,商量一下能不能免了薄县的赋税,以便县令可以用这笔钱粮救济百姓。
“干旱?有多久了。”刘玉心中一紧。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黄巾之乱”就是东汉末年大规模的干旱而引起的。
“侯爷,这几年几乎都会有干旱的情况,今年的干旱比往年要长,薄县旱情严重,就快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了。小人斗胆恳请侯爷免了薄县的赋税吧。”陈安直接跪下了。
“快起来。起来说话,本侯身为皇室贵胄,薄县是本侯的封地,自然会爱护薄县百姓,不会置之不理。这样吧,就依你家大人所请,今年的赋税就免了吧。”刘玉说道。
“小人替薄县百姓谢侯爷大恩。”陈安说道。
原本陈安以为薄侯跟其他的贵族一样,只看钱粮,不管百姓死活的。县令大人也只是让自己过来试试看而已,谁知薄侯真的免除了薄县的赋税。
刘玉现在可以说日进斗金,薄县一年的赋税收入虽然多,但对刘玉来说,也没有多到刘玉接受不了的地步。而且事关百姓的性命,刘玉不得不谨慎处理。而且救助百姓可是大大地善事,狂攒名声的路数,免除了薄县一年的收入用于救助百姓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李管家,你去购置一批粮食。薄县灾情严重,本侯明日需要带着粮食到薄县去救济百姓。”为攒名声,刘玉也是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李管家领命而去。
“好了,陈师爷,你先回去,救急如救火,马上让县令开仓救济百姓。明日本侯带着粮食过去,以备不时之需。”刘玉对陈安说道。
“侯爷仁德。实乃薄县百姓的再生父母。”陈安听到此言也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刘玉吩咐陈安立刻回去薄县,陈安也是千恩万谢地出了侯府。
“嗨,安定的日子快到头了。”刘玉感慨道。
时间很快就到了第二天。
李管家已经准备好了一百石的粮食。刘玉带着典韦跟一帮护卫和这些粮食往薄县而去。护卫们大多是上次刘玉从薄县带回来的那些人,听到自己家乡受灾也是心急如焚。刘玉决定前往薄县救灾,让护卫们十分感动,认为自己跟对了主人,更加愿意为刘玉效死命。
刘玉一帮人紧赶快赶,没用多长时间就到薄县。一路上刘玉就发现了旱情十分严重,时不时看到一些灾民乞食。刘玉也是心酸,仅薄县一地就有如此多的灾民,那其他地方不是还有更多的百姓受苦。
刘玉来到了薄县治所,远远就看到一帮人在门口等着刘玉他们,估计是新来的县令。看见刘玉来之后,为首的年轻人迎了上来。
年轻人对着刘玉拱手施礼道:“下官薄县县令陈宫陈公台,参见薄侯。”
刘玉听到陈宫的名字也是震惊。这货以后可是吕布的军师啊,又是一个名人啊。忍不住多看了陈宫几眼,说道:“陈宫?你就是新来的薄县县令?”
“正是下官。下官代全县百姓叩谢侯爷大恩。”陈宫跪拜道。
原本陈宫是要到其他县去上任,但是前任薄县县令被斩,薄县县令职位空缺,同时也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大部分士子都不愿到薄县接手这样的烂摊子。可这个县令的职位不能一直空缺着,最后大臣们就把原本要到其他地方任职的陈宫给平调到了薄县。陈宫不知详情,欣然赴任。到了薄县才知道自己接手了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无奈之下,陈宫派出师爷去跟刘玉商量免除赋税的事情。其实陈宫对能不能免除赋税是不抱多大的希望。陈宫听说刘侯爷的名声不是很好,还有洛阳第一恶人的称号,只求刘侯爷能发发善心,减免一部分。可师爷回来汇报说,侯爷不但免除了薄县的赋税,明日还要购置一批粮食过来赈灾。听到这个消息,陈宫喜出望外,不断感慨刘侯爷是个好侯爷。
“起来吧,薄县乃本侯封地,现在薄县受灾,救助百姓本侯责无旁贷。你做的不错。”刘玉说道。“跟我说说,薄县现在情况如何,有没有需要本侯做的。”
“侯爷,由于处理得力,薄县本地的百姓都得到了安置。只是旱情依旧,下官准备兴修水利,寻找新的水源。”陈宫将薄县的情况简单地跟刘玉说了一下。因为刘玉没有实际的管辖权,陈宫也不会对刘玉说太详细。
“灾民都安置好了?可是本侯来薄县的路上,为何发现有很多受灾的百姓在乞食?你是在欺瞒本侯?”刘玉瞪大了眼睛,有点怀疑陈宫的话了。
“侯爷,本地百姓确实已经妥善安置。尚有其他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