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之极品皇帝(又名:回到秦朝当皇帝) > 第1021章 王的盛宴

第1021章 王的盛宴(1/2)

    你对新皇这么有信心?伏念开口问道。即便赢天豪是他的弟子,可他依然没有像孟论这样,对赢天豪会在教育方面下大力度这么有信心。

    谁叫这天下,从来没有帝王关心过百姓的教化问题呢?

    因为百姓懂的越多,帝王统治他们,就不能愚弄他们。

    帝王们需要的是一个将自己当成天子的百姓,而不是一个有智慧有学识是百姓。

    大师兄,你想想看,大秦要西征,而且西征只许胜而不许败。那么,在大秦占领西方世界之后,除了一部分要分封给有功之人,剩下的土地是不是要并入大秦,是不是要大秦派人去治理?

    而就目前大秦现有的官吏,似乎在灭了吴楚之后已经不够用了,怎么还能再向西方世界派遣能干的官吏?就只能通过学院和学堂从读书人当中甄选了。孟论开口说道。

    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啊!伏念点头道。

    而且,我听说,梁王正在酝酿开场科举制度。孟论低声说道。

    科举制度?伏念不解地问道,这什么制度?

    就是通过层层考核来甄选人才的一种制度。孟论说道。

    伏念大惊道,你是从什么地方听到的?

    我是从内阁首相处听到的,现在内阁三人也在讨论和规划具体的方案。孟论说道。

    伏念知道,一般能提到内阁日程上的事情大部分都会被执行下去。因为,孟论说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并非不可行。

    看来大秦这段时间要做大动作了。伏念感慨道。

    他见孟论不解的样子,就继续说道,这一路上,跟太上皇同行,我听说他想要给咸阳城改个名字。

    给咸阳城改名字?为什么?孟论惊讶地问道。

    他说是为了今后发展的需要,觉得咸阳作为天下第一大城,名字不足以展现大秦的气势。伏念解释道。

    具体有名字了吗?孟论问道。

    长安,意喻为长治久安。伏念轻声说道,我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要比咸阳更有底蕴。

    确实。孟论也点头道。

    当初秦孝公修建咸阳城,并命名它为咸阳城时,大秦还战国七雄当中一个中等实力的王国。

    因此,对于咸阳城的意喻想的不是太多。

    现在,大秦快要统一东方世界,有一同天下的大势。

    此时,都城要是再叫咸阳城确实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要是咸阳该为长安城,则会被封为三个区域,分别叫长安县、咸阳县、和万年县。三个县足以能支撑人口达到三百万的长安城的一切日常所需和供给,而这只是第一步。伏念道,之后,大秦会陆续改郡县为省州县三级行政区,之后占领了西方世界,会设立行省和总督府。

    这么说,科举制度可能会跟省州县设立一同进行!孟论说道。

    仔细想了想,他又开口说道,梁王实行的科举制度的方案,我大体知道一点,就跟师兄说一下。

    可以!伏念点头道。

    现在距离赢高宴请群臣还有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听完再去阿房宫来得及。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是华夏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

    科举制度产生之后的意义很大。

    它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而在科举之前,一般情况下都是贵族世代担任要职,而想要入朝为官,同样需要贵族的举荐才行。

    大秦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

    军功爵制度让大秦变得很强大,一下子超越了六国,才统一了天下。

    而在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汉朝。

    提拔民间人才。

    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而到了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晋、六朝时沿用此制。

    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

    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因此,科举的诞生,确实是改变了华夏历代王朝用人的格局。

    现在,大秦依然实行军功爵制度。

    可是,大秦快要统一东方世界了,统一之后军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