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娱乐:都知道,我是国风大宝藏 > 第一章 位卑勿敢忘国忧(求收藏,求鲜花)

第一章 位卑勿敢忘国忧(求收藏,求鲜花)(1/2)

    挑眉。

    拈指。

    眼神婉转。

    曲声三折。

    水袖轻舞。

    莲步飘移。

    ……

    中原省,寒冬,大雪。

    清塘镇。

    一座普普通通的戏台前,唇红齿白的杜三生站在鹅毛飘飞的雪中,小心翼翼地为上了年纪的爷爷撑伞。

    看着听的认真,目不转睛的爷爷,杜三生心中一叹。

    抬头。

    目光看向戏台。

    那里,倾城女旦甩衣袖,风采青衣戏绕梁。

    鼓声响,胡音动。

    明明唱的是欢曲,杜三生却听出一丝萧索,难以言诉的悲凉。

    也是!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

    这破旧的戏台前,除了他们爷孙,台下再无观众。

    对表演者来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兢兢业业的演出,无人倾听,无人欣赏。

    尽对空气,空自悲凉。

    特别是戏子来说,更是如此。

    祖宗规矩,不能轻破。

    戏一开嗓,哪怕台下无人,也必须唱完。

    八方听戏四方神,三方为鬼一方人。

    雪簌簌落下。

    寒风凛冽,鹅毛雪越下越大。

    戏台上的表演继续,戏声更见悲凉。

    杜三生低头,面色复杂地看了一眼依旧专注听戏,浑浊的眼神涌动某种情绪的爷爷,无奈叹息。

    给老人紧了紧身上的衣服,防止更多的风雪钻入脖颈、袖口,

    对爷爷的情绪,杜三生能够理解。

    对他这样的老戏骨来说,戏大过天!

    老人唱了五十多年的戏,在戏班子摸爬滚打了一辈子。

    戏,早就成了他的生命。

    哪怕如今唱不动了,回到老家安享晚年。

    每逢镇子上有戏班子,爷爷也会每场必到。

    风雨无阻,寒雪难挡。

    这是一种情怀,一种信仰。

    常人难以理解。

    哪怕是同样跟着爷爷学了十几年戏的杜三生,也难以充分的感同身受。

    所以,除了刚开始,杜三生劝阻,被老人厉声呵斥几次后,杜三生不再劝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守护!

    他所能做的,就是默默陪在老人身旁。

    戏渐进尾声。

    寒风呼啸。

    雪越发大了。

    随着最后一声鼓声消止。

    曲终。

    “爷爷,该回去了!”

    杜三生开口,搀扶起老人,熟练的收拾起板凳,打着伞,准备带着人离开。

    这时,有人从戏台匆匆跑来,拦下爷孙两人。

    “请等一下!”

    激动的颤音响起。

    爷孙止步。

    看着面前一脸风霜,表情激动的中年汉子,杜三生开口。

    “你,有什么事吗?”

    嗓音清冽,宛如山崖白雪,高洁,无尘,带着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又格外好听。

    好听!

    是中年人的第一印象。

    冷!

    是紧随其后的第二印象。

    诧异地看了一眼面前好看的有些过分的青年,田大成连忙道歉,紧接着,表情肃穆,对着眼前的爷孙弯腰,躬敬一礼。

    “谢谢!”

    “谢谢你们听到最后!”

    “谢谢!”

    台上,同样传来异口同声的感谢声。

    抬眼一望,只见整个戏班二三十号人都聚集在台上,连妆都没卸,一个个目眶含泪,感激涕零。

    田大成哭的稀里哗啦。

    “已经很少有人能坚持,从头听到尾了!”

    “我们四处讨生活,跑码头,这样的天气也遇到过不少,你们是唯一一个在风雪天听戏的观众,谢谢!”

    “这是我们戏班最后一次唱了!”

    “唱了三十多年!本以为今天这寒雪天,跟往常一样,台下没有一个观众,要遗憾收场……谢谢你们,这次也算圆满了!”

    田大成又哭又笑,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感激和对戏曲的不舍。

    台上人也被牵动情绪,一个个目光带泪,脸上同样挂满感激和对戏曲的不舍。

    有感情外露的人,直接就抱着手上的乐器大哭起来。

    “让你们见笑了!”

    一部分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田大成尴尬一笑。

    “没事!”

    “我从五岁就跟着戏班走南闯北,唱了一辈子戏,你们的情,我懂!”

    “走了半辈子台,唱了半生的戏,到最后,却不得不为几两碎银,放弃心中所好。

    梨园人的苦,我懂!”

    杜老爷子低沉的声音,随着风,传入戏班子人的耳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