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 第411章 两国城议和

第411章 两国城议和(1/2)

    陇右道,洮州。

    自从吐谷浑求和以来,与之紧紧相邻的陇右道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久违的和平,让李世民脸上的愁容也少了很多。

    李唐江山虽然是打来的,但只要有一丝希望。

    他也不愿看到百姓生灵涂炭,将士浴血奋战。

    李世民刚拿起长安城送来的上书,中军帐的门帘被人掀了起来。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

    老黄,你是不是又遇到难题了呢?

    李世民紧锁的眉头,瞬间舒缓开来。

    他放下上书笑了出来。

    伊老弟,可把你给盼来了快看看这个。

    说着他把放在一旁的国书递向了伊关。

    伊老弟,这是前日吐谷浑遣使送过来想要和谈的。

    吐谷浑求和,李世民之前征求过伊关的意见。

    但是这一次,吐谷浑竟然主动邀请伊关前去。

    李世民一时拿不下主意,这才专程把伊关从凉州调了回来。

    黄老哥,看来吐谷浑还是想和大唐和谈的。

    不过为什么点名,让我做大唐的和谈的代表呢?

    伊老弟,从我的内心来讲我也是想让你做代表。

    毕竟前线能参与和谈,你是最佳人选。

    但吐谷浑这样主动说,我心中多少有些忐忑。

    伊关展颜一笑,心中稍暖。

    难得黄老哥为我担忧,不过一切反动派在我看来纸老虎!

    反动派?纸老虎?

    李世民还没有反应过来,伊关直接坐在了他面前。

    总之一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我大唐还能怕了一个小小的吐谷浑,一言不和就开干!

    李世民不禁被伊关逗得仰头大笑。

    吐谷浑,王城。

    慕容欣德采纳了范秋的意见之后,几日交谈之下。

    他深深被范秋的见识所折服,两人从吐谷浑的内忧谈起。

    讨论治国理政之策、讨论对大唐的手段、讨论用人之法。

    一些慕容欣德从未听说过的词语,一刻不停的从范秋的嘴里吐露出来。

    慕容欣德连连称赞。

    范秋,吐谷浑有你这等人才何愁大唐不退兵!

    王上缪赞了,臣只不过纸上谈兵而已,不足挂齿。

    你也太自谦了,比如这次你提出的议和之策。

    在我看来就是上策,伊关

    慕容欣德的话音未落,范秋赶忙打断了他,眉头紧蹙。

    王上,伊关其人在大唐可谓是声名鹊起。

    他一个人抵得上百万精兵!

    范秋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了一抹邪笑。

    他和慕容欣德两人相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出来。

    这一次双方和谈的地点,安排在吐谷浑与大唐边境的一处小城——两国城。

    两国城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大唐和吐谷浑的国境线正好穿城而过。

    最有趣的是,国境线上被人为的做出了一双脚印。

    一脚踏两国!

    也成为了这座边境小城,最为著名的景点。

    而小城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吐谷浑和大唐开展之后,两国都十分默契的关闭了国境线。

    不过尽管如此,双方好像有意不让战火烧到两国城。

    自从开战以来,纵然别的地方战斗的如何惨烈。

    两国城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相安无事。

    但是!

    最近和谈的风声日渐强盛,两国城的气氛瞬间缓和了许多。

    双方又一次放开了国境线。

    吐谷浑不知是对自身实力的胆怯,亦或是惧怕大唐。

    两国的和谈放在两国城吐谷浑的半边城。

    此时吐谷浑还在为和谈,做着最后的布置。

    伊关也从洮州来到了两国城,一进入到两国城。

    他瞬间就被这座边境小城吸引了。

    每一家店铺都标注了大唐和吐谷浑的文字。

    而且随处可见吐谷浑人的身影,甚至一些人有着两国的血统。

    在两国城这座边境小城,人们好像对行伍之人有着天生的敬佩。

    伊关作为大唐的和谈代表,他一出现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伊关竟然这么年轻,真的是英雄出少年呐!

    谁说不是呢?听说他不仅仅收复了凉州,更是劝降了吐谷浑大将军!

    我大唐有如此人才,又何愁吐谷浑不亡呢?

    虽然伊关这次是来和谈的,但是在他们心里。

    大唐和吐谷浑之间终有一战!

    伊关听到众人的议论,不禁抿了抿嘴唇心中暗道。

    常言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难道这吐谷浑真的是假意求和吗?

    不过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