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帐外响起来沉重纷乱的脚步声,其中一个脚步声特别沉重,发出咚咚的声音,显然是身体庞大的阿济格贝勒的脚步声。随即这一群将领走入大帐,他们先按着满清的礼仪给摄政王行礼。
洪承畴见他们都是一脸喜色,似乎有什么重大的利好消息,不禁在心中想:完了,刚才一番苦谏将要付之东流了!
多尔衮在众将面上扫了一眼,问道:各位深夜返回,有什么大事发生?
他的目光落到多铎身上,众将之中阿济格地位最高,但他不善言辞,所以让多铎来说。
多铎上前一步,面带喜色,拱手道:摄政王,京师的内线传来重要消息,咱们攻克京师有望了!
什么消息?
多铎道:据称,流寇之首范青在今天白日里南城的激战中受了重伤,已经卧床不起,现在大顺朝无人主持,乱作一团,这简直是天助我们大清,如此一来,流贼群龙无首,必然实力大减,无心守城,北京城唾手可得,指日可待了!
真的!多尔衮也是大喜,如此重大的利好消息,有点让他不敢相信是真的。
多铎道:摄政王,是真的,从城中传出来好几个消息,都是一模一样的。其中还有宫中传出来的,据说范青已经奄奄一息了,随时可能死掉。说完把一张纸条递给多尔衮看。
多尔衮看了纸条之后,确信无疑,心中大喜,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随后对范文程和洪承畴道:二位先生,刚才本王还答应你们要撤兵呢!想不到现在形势变化,咱们大清又变得十分有利了,真是天佑咱们大清国,天佑我多尔衮啊!哈哈!
多铎等将领听多尔衮说刚才在商讨退兵,连忙道:摄政王,现在是攻城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撤兵啊!众将也是一片附和之声,还有人道:也许几天之内,范青就一命呜呼了,到时候流寇自己就得退出京师,这样的机会怎能错过?
洪承畴皱着眉头,他心中对范青是否重伤深深怀疑,而且他认为即便是范青受了重伤,大顺也不至于群龙无首,实力依然强劲,攻克京师还是很难,所以他还是主张撤兵。但他是老吏,见多尔衮和众将人人面带喜色,都十分兴奋,此时自己泼上一瓢凉水,将惹怒众将和摄政王,恐有不测之祸。他低下头,心中有些犹豫。忽然,范文程用脚尖轻轻碰了他的脚,向他使了一个眼色。洪承畴会意,闭口不言。
待到深夜会议结束,洪承畴、范文程和众将一起退出大帐。二人并肩而行,向自己住的帐篷走去,到了无人之处。
洪承畴神色愁苦,叹了口气道:范院长,学生自从投顺大清,被太宗优待,由被摄政王置之帐下,待如心腹,这两年多来,从没如今日这般,心情忧虑,彷徨无计。
范文程长叹一声道:九老的心情,学生何偿不是如此,深有同感啊!摄政王和诸将被京师财富诱惑,一心想要夺取京师,却不知其中危机四伏。顿了顿又道:无论如何,我们只能尽力臣之道。国运兴衰,付之天命。
洪承畴道:今日与流贼交战之后,咱们都已经清楚流贼之势并非从前,咱们应当机立断,暂舍京城,保存实力,回到辽东,等待时机。但咱们二人反复苦谏未能挽回摄政王。倘若范青后援将至,或者吴三桂趁机夹击,我朝根基不稳,前途难料啊!
范文程道:学生也有同样的担心,我军最好的策略就是立刻退兵,但看摄政王心意已决,咱们恐怕无力阻止了!
这时候,一队巡逻的满清士兵从二人附近走过。两人不再说话,而是怀着沉重的心情分手,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
一转眼间,五天时间过去了,满清和大顺依然在京师对峙,因为满清要等待红衣大炮,所以双方并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京城暂时保持平静。但这平静就像暴风雨前暂时的安宁,一场更大更激烈的战斗正在酝酿中。
京师中的一处衙门中,傅宗龙处理了几件政务,看看日头,已经偏西,隐约能听到北面和西面传来隆隆的炮声。满清的火炮陆续运到城下,清军正在京师四周加紧建筑炮台。有的炮台距离城墙近了。张鼐就令城头炮兵发射炮弹,击毁炮台。但满清的工兵很有经验,他们往往在晚上连夜建设炮台,架设好大炮,等第二天清晨,被城头大顺炮兵发现,就可以发炮还击,估计这两天双方的炮战将会越来越密集。
这几日,范青重伤,不能理事,政务命令都是从丞相府发出来的,李岩暂时掌管了大顺朝的最高权力。李岩的能力是勿需质疑的,他这几日颁布的命令,无论是政务,还是军令,都是井井有条,丝毫不乱。但傅宗龙的心中始终有一丝不安,这不安来自于李岩的果断。虽然皇上亲口说了,让李岩代使权力,但李岩也未免太独断了,政务军令都自己作主,丝毫不与他和六部尚书,以及军中将领商议,这样做,终究不是为臣之道。
李岩是由于年轻,虑不及此?还是有意这样做的呢?傅宗龙越想心中越觉得不安。他站起身,打算进宫求见皇上。虽然皇上受伤,但傅宗龙觉得身为臣子,应该尽忠尽责,把几日的情况向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