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顺第一谋士 > 第437章 召见钦差

第437章 召见钦差(2/3)


    刘体纯道:这是吴三桂的缓兵之计,等待时机。

    等待什么时机?

    他一则等待满洲方面的动静,二则等待看一看京师与畿辅的人心向背。吴三桂派遣了许多细作,有的到京师四郊,有的混进京师城内,将我大顺朝在京师的各种情况报告给他,然后权衡利弊,选择是与咱们大顺为敌,发兵恢复明朝。或者继续骑墙观望,让咱们与满清鹬蚌相争,他收获渔翁之利。当然也有可能觉得满清势力更强,所以索性投靠满清。

    刘芳亮喃喃道:这吴三桂,真他娘的奸诈啊!只是他的父母及全家三十余口均在京师,做了人质,他能够不顾父母的生死与我为敌么?

    李岩回答:人事复杂,有的人有时候出于某种想法,也会置父母生死于不顾。

    傅宗龙补充说:丞相说的对,例如楚汉相争,在荥阳相持很久。刘邦的父母都被项羽得到,作为人质。一日,项羽将刘邦的父亲放在一张高案子上,使人告诉刘邦说:‘你如今日不投降,我就要用大锅将你的老子煮了。’刘邦回答说:‘我们曾约为兄弟,我的老子就是你的老子。你一定要煮我的老子,就请你分给我一杯肉汤。’依臣看来,倘若吴三桂想借助满洲之力,恢复明朝江山,他可以建立千古勋业,会以忠臣之名著于史册,流芳百世,而富贵传之子孙,与国同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此时候,他会不顾父母和一家性命,抗拒不降。丞相昨日曾对臣说,我们要多方考虑,防备吴三桂会不顾父母生死作孤注一掷。丞相此一担心,微臣亦甚同意。

    范青微微点头,见刘体纯没有新的情报,便让吴汝义去把在殿外等候的两位钦差唐通和张若麒召进来。在众人等待两位钦差的功夫,高一功拱手道:张若麒与唐通进宫就可以完全清楚。倘若吴三桂敢抗拒不降,请陛下决定办法,不能留下他成为后患。

    刘芳亮也点头赞同道:毫侯说得很是。他停一停,接着又用坚定的口气说道:等听了钦差面奏之后,我们就商议办法。江南未平,东虏又将进犯,我们对身边的吴三桂一定要先下手为强。消灭他之后再打败满洲南犯之敌!

    范青沉默不言,不置可否。片刻之后,唐通和张若麒进来,在御前叩头以后,范青命他们平身,随即问道:二位前去山海关犒军劝降,结果如何?

    张若麒与唐通不约而同赶紧拱手,按照几天来在归程中反复议好的措词,由张若麒向新主躬身回答:启奏陛下,臣与唐将军奉旨携巨款赴山海关犒军,宣布陛下德意,劝说吴三桂从速降顺。吴三桂拜收陛下谕旨与犒军巨款,颇为感激,确有愿降之意。但关宁将士,人数众多,也有人不愿投降,誓为明朝帝后复仇,不惜一战。遇到这种情况,吴三桂十分犹豫,希望陛下谅其苦衷,宽限数日,使他能与关宁将领从容商议。

    范青一听就明白这是吴三桂想用缓兵之计,等候东虏大军南下,在心中暗说:二虎的探报果然确实!

    又问:你让吴三桂参加朕的登极大典,他是怎样回答的?

    唐通赶紧回答:臣一到山海关即将皇上登极大典的事情告诉了他,希望他能亲率一部分文武官员来京,参预盛典。

    他不肯前来?

    是的,陛下。

    也不肯派遣官员送来贺表?

    是的。请陛下息怒。

    范青又问道:听说吴三桂加紧备战,督催军民日夜不停,将西罗城继续修筑,尚未完工,是不是决意对朕的义师负隅顽抗?

    张若麒与唐通被逼问得背上出汗,只好回答说是。此刻使他们唯一放心的是,他们同吴三桂谈的一些不利于范青的私话,连吴三桂的左右将领都不知道,范青纵然英明出众,也决无猜到之理。

    范青继续问道:两位爱卿在山海卫,可听说满鞑子的动静么?

    张若麒答道:臣在吴三桂军中,风闻沈阳多尔衮正在调集满蒙八旗人马,将有南犯举动。但东虏何时南犯,毫无所知。

    吴三桂会不会投降满洲?

    唐通说:臣与吴三桂都是前朝防备满洲大将,蒙受先帝特恩,同时封伯。只是臣知天命已改,大顺应运龙兴,故于千钧一发之际,决计弃暗投明,出居庸关迎接义师,拜伏陛下马前。吴三桂世居辽东,对内地情况不明,所以至今对归诚陛下一事尚在举棋不定,这也情有可原。但说他投降满洲,实无此意。半年以前,因关外各地尽失,宁远孤悬海边,京城中曾有谣言,说他投降满洲。他为着免去朝中疑心,请求将父母和一家人迁居京师。如今他父母和一家三十余口都在陛下手中,成为人质,怎能会投降满洲?以臣看来,他目前只是因为世为明臣,深受明朝国恩,不忘故主,加上将士们议论未决,所以他尚在犹豫。请陛下稍缓数日,俟他与关宁文武要员商议定了,纵然不能亲自来京,也必会差一二可靠官员恭捧降表前来。

    他自己不能来么?

    东虏久欲夺取山海关,打通进入中原大道。如今满洲人已经占据宁远及周围城堡,与山海关十分逼近。吴三桂闻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