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过后,余一元和王老先生告辞离开,吴三桂、杨坤和李牟三人则到了一间安静的房间之中谈话,由丫环上茶,退下之后,房间外面就有亲兵把守,外人再无法进来。
三人分宾主坐下,还没说话,吴三桂先向杨坤使了一个眼色。杨坤会意,站起来笑道:李公子,远道而来,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说完从身旁拿起一个托盘,掀开托盘上的红布,霎时间,满屋金光闪闪,之间托盘之上,有二十个金锭,每个金锭都在十两左右,那么一共就有二百两金子,约两千两银子,换成现代钱币得有几百万块钱,绝对是一笔巨款。
李牟看了一眼银子,微微一笑道:大人听说,我们大顺军中曾有人向皇上建议,要在京师当中拷掠追赃么?
吴三桂怔了一下,才道:学生听过这样的传闻。
李牟微笑道:这名将领的提议也是有原因的,我们大顺军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是流动作战,杀富济贫,打击豪绅,抄家得来的银子一来赈济百姓,二来充当军费。如果此次我们在京师大行拷掠追赃的政策,就凭京师如此众多的豪门贵戚,你知道我们大顺军可以得到多少银子?可以用这些银子解决多少军需?但皇上却拒绝这样做,陛下说‘我们不要这些银子,整个天下就是我们的,所有的百姓士绅也都是朕的子民,朕要这些银子干什么?朕要的是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兵灾饥寒之苦,要的是人心稳定,齐心协力,打败异族侵略,共建太平盛世。’
李牟微笑道:皇上说的很好,我们进京师是来考试的,不是来搜刮银两来的。俗话说‘黑眼珠见不了白银子!’可我们大顺的君臣不同,我们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偏偏就不把这点银子放在心上。今天学生要是收下大帅的银子,那么就要感激大帅的恩德,后面要劝谏大帅的话,就没法子尽情的倾吐了。所以,请大帅收回银两,恕学生直言不讳。
吴三桂暗自惊异,这李牟果然不俗啊,不好色,还不爱财,这与刚走的那两个钦差唐通、张若麒见钱眼开的样子形成鲜明对比。他挥挥手,让杨坤把银子拿开,道:范王刚刚遣来两名钦差,我已经知晓范王的意思了,现在正在考虑中,几日之后就能给范王回信做答,不知范王匆匆忙忙又派公子二次过来,有何指教?
李牟听吴三桂对范青既不称呼皇上,也不称呼陛下,甚至连范皇都不叫,只叫范王,心中登时有些恼怒,冷笑一声道:无他,皇上担心前两个钦差都是大帅的故旧,不敢对大帅直言劝谏,不能把道理说明白。以至于大帅引狼入室,铸成大错,留下千古骂名,到时候追悔莫及!
这话说的毫不客气,吴三桂和杨坤同时变了脸色,杨坤霍的站起来,指着李牟喝道:小子,你胡说什么,大帅以上宾之礼,接待于你,你却如此对大帅不敬,你不知整个山海卫都是大帅的军营,你还想不想活着回去了。
听到杨坤的怒斥,屋子里有片刻安静,连屋外来回走动的士兵也静止不动,似乎在倾听屋内动静。正当屋内气氛变得紧张的时候,吴三桂笑了笑,轻轻挥手,让杨坤坐下,微笑道:李公子,此言何意?我吴三桂又怎么引狼入室?怎么背负千古骂名了?
李牟拱手道:学生在来的路上,听到很多传言,说大帅在整备军伍,欲与大顺朝为敌。还要向东虏满清借兵,不知可有此事?
吴三桂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李牟道:学生窃以为大人欲向东虏借兵一事十分不妥。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古代向异族借兵,而留下千古骂名的最著名的就是石敬瑭。石敬瑭是五代十国的后晋之人,他篡权夺位,向契丹借兵,向契丹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且十分无耻的以儿皇帝自居。对这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爪牙刘知远都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恐异日成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然石敬瑭不从,仍一意孤行。他这种行为给中原百姓造成无数兵灾祸患,也遭到历代有识之士的痛斥,最有名的一句诗词‘称臣呼父古所无,石郎至今有遗臭。’就是讥讽石敬瑭的。石敬瑭是前车之鉴,大帅怎能不引以为戒。
再者,满清东虏并非契丹,他们比契丹更可怕,野心更大,大人以为是向他们借兵,他们却想着怎么进入关内,夺取的汉人天下,占据咱们的中华大地。可以说,大帅一旦借兵,将来只怕名声还不如石敬瑭,这就是我说的引狼入室,追悔莫及!
杨坤冷笑道:公子所言,皆是你自己想象罢了,满清久居关外,他们已经适应了白山黑水的土地和气候,他们只想占据辽东一隅,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他们几次入关,也都是为了劫掠,而不是为了占据地盘,公子所言满清意图吞并华夏,只是危言耸听罢了!
李牟冷笑道:杨先生所言,只能证明你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