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顺第一谋士 > 第405章 笼络吴三桂的阻力

第405章 笼络吴三桂的阻力(2/3)

啪的重重在御案上一拍,喝道:混账!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众臣一起失色,那些新投靠的文臣都没见过范青发怒,也没见过大顺朝以前的议事方式,原来在明朝朝堂上,如果皇帝发怒,就会对大臣廷杖,所以明朝大臣很怕皇上,不敢直言。这时见范青发怒,也不由自主的微微发抖。

    范青怒气冲冲的道:朕跟你们说过多少次了,进入京师之后,第一重要的就是笼络吴三桂,万万不能让他投靠满清。付出一点银子爵位,根本不算什么,可你们总不能理解朕的心意,在这里跟朕胡搅蛮缠,还有完没完?

    李岩拱手道:皇上息怒,您的一片苦心,臣属不能理解,还需慢慢开导。

    开导有用么?朕都开导他们多少回了!范青愤愤不平,他不愿意在这么多臣僚面前说进入京城后的种种困难,只能长叹一声道:吴三桂的事情不用再议,就封一字侯了!其实他本来考虑是想封吴三桂为王的,可没想到武将们反对的这么厉害,只好先封他为一字侯。不过,这也比正常历史上李自成给吴三桂许诺的封爵要大多了。李自成给吴三桂封的就是伯,还觉得已经很高了。

    见范青发怒,这些武将也不敢反对了,只能躬身默不作声。

    傅宗龙又拱手道:皇上那日在钓鱼台申斥老臣,老臣回去后反省悔改,思考了咱们大顺朝进京后的一些实务,请皇上斟酌。

    范青微微点头,脸上也露出一丝赞许笑容,道:大学士做的很好,你的那些笼络京师百姓人心的条陈,朕全都看了,非常好!其中有三条可以马上实行。

    第一条,废除三饷。三饷是明朝搜刮百姓苛政,压迫在广大贫苦农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普通百姓无不深恶痛绝。所以朕在京师的第一个政令就是废除三饷。明朝是因为横征暴敛而灭亡,所以咱们大顺朝也要引以为戒,不要苛待百姓,自取灭亡。

    第二条,是救济京城中的贫苦百姓,京城虽然是天下富豪聚集之地,但财富只集中在少数高官贵戚手中,普通百姓十分困苦,现在咱们进入京师之后,漕运断绝,京城粮食更加缺乏,粮价腾涨,不但小民百姓要饿肚子,连普通中等人家也要闹粮荒。所以,朕已经决定,从河南向京城运粮。咱们河南粮食有限的话,还可以花银子从南方购买粮食,总之,朕一定要在京城放赈。

    李岩拱手道:此事臣已经安排下去了,估计七八天之后,从河南运来的第一批粮食就能到了。

    这么快!范青十分惊喜。

    李岩拱手道:从开封到京师运粮,可以走水路,从黄河再转入京杭运河,速度快,且载量也大。

    很好!范青从心里赞了一声李岩,真是能臣干吏啊!

    范青又道:第三条,招纳贤才,举行科举,也很好,明朝原来的官吏中也有许多大有能力之人,只是在原来的体制下不能发挥,咱们招募这些精英,让他们为咱们大顺朝做事,既能招揽人才,也能笼络京城士民之心。

    他最后扫视群臣,道:朕认为这三条是急务,必须立刻去办。

    李岩、傅宗龙和六部官员一起拱手道:遵旨。

    范青满意地点头微笑,他眼光在这些将领身上扫过,只见他们都垂手站立,默不作声。只要这些武将不发言,范青的心情就好多了。他又向六政府的官员们问道:先生们对国事有何高见,望能够畅所欲言,不吝赐教,朕必乐于采纳。

    六政府的大臣们纷纷起立,毕恭毕敬地说一些颂扬的话。他们大多都是从明朝投顺过来的臣子,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能力的人,但他们不知道范青的脾气,不敢贸然进言。原来崇祯皇帝刚愎自用,在他面前,是不能提一点反对意见的,所以这些臣属也按着前朝的习惯,不说自己的‘高见’,

    范青听了大家颂扬他德比尧舜,功过汤武,十分过分,心中微微一笑,知道这些大臣从前朝投顺过来,君臣之间不算熟悉,心中猜疑,没人敢真的说出心里话。

    君臣交心也需要时间,所以他也不勉强这些新臣子,含笑望着大家说:请先生们坐下说话。

    大家坐下以后,范青又向丞相问道:丞相,还有什么大事要说?

    李岩起身说道:臣已作了安排,请陛下明日上午在武英殿接见京师父老,稍申吊民伐罪,垂询民间疾苦之意。今日晚上,请陛下召见唐通,将陛下期待吴三桂来降之心,面谕唐通,嘱其务必偕吴三桂前来,为新朝建功立业,永保富贵。

    范青点点头,又向群臣问道:各位还有什么提议?

    静了片刻,吴汝义站起来道:臣有事要奏?

    吴将军有何提议?范青问。

    吴汝义站起来躬身说道:臣以为,皇上现在攻克京师,灭亡明朝,威名赫赫,尊贵至极。但皇上只有一后四妃,这么少的后宫妃嫔是不够皇家气派,也与礼不合,也不利于诞生子嗣,延续皇家血脉。所以臣建议皇上在京城贵族和京畿附近的中产人家,选取身世清白,知书达理的美貌少女,充实后宫。

    范青道:吴将军让我选秀女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