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内起火了么?
紫禁城方面没有起火。只看见内城东南角有两处火光。人们说那火光在崇文门内。
范青坐下,心中安定下来,说:啊,崇祯没有**!随即又问:清宫人马出发了么?是哪位将领率领?
已经出发,是陈将军的儿子陈德将军和吴汝义两位将领。又说道:众文武官员已经在彰义门等待,陪侍圣驾进城。
这时,范青已经完全确定,历史还按着原来的轨迹发生,崇祯自缢,自己的大顺军顺利占领京城,他十分喜悦,连说了两个好!字。
王从周又禀告说:皇上,李大嗓前来求见,叫他进来么?
李大嗓是原来闯营中的伙夫头,曾在范青刚刚加入闯营的时候帮助过他。后来范青定都开封,地盘逐渐扩大,也不需要李大嗓随军做饭,于是就安排他在大顺王宫中掌管御膳房。这次东征,他主动要求要跟随大军一起进京,范青也同意了。
李大嗓?他现在哪里?
在院中等候多时了,不敢贸然进来。他请属下启奏圣上,有旨方敢进来。
叫他进来吧。
王从周叩头退出片刻,李大嗓在院中将衣冠整理一下,脚步轻轻地进了暖阁,在范青的面前跪下叩头,说道:老厨子李大嗓叩见圣驾!
因为以前情分,范青十分客气,微微欠身,伸手虚扶笑道:大嗓叔,你来见我不用多礼。再说现在你也不是老厨子,是御膳房的主管,你现在来见朕有何急事?
李大嗓叩拜完毕,站起身拱手说话。他虽然年纪大了,但声音却依然像从前一般,声若洪钟,不愧他的大嗓之名。
只听他说道:小臣年年盼望着陛下大功告成,稳坐江山。今日圣驾进入京师城,小臣斗胆,向陛下有一恳求,万望陛下恩准!
你有什么恳求?是你的什么至亲好友想要一官半职么?
不是,倘若有那样事,小臣决不敢向陛下面恳。纵然小臣知道陛下定会钦准,小臣也决不为求官事向陛下乞恩!
你到底有什么大事?
今日圣驾进入京师,还要进入紫禁城,这是我大顺朝一件天大的开国大事,请圣上念小臣是起义旧人,忠心耿耿追随陛下,没有功劳有苦劳,钦准小臣扈从圣驾入城,小臣将永世感戴!
范青笑着问道:已经有几批人马整队入城啦,你为什么不赶快先进城呀?
小臣不是急着要看京师城内的御街风光,那,早看晚看都是一样。小臣在几千里东征路上,连做梦也梦见京师士民如何夹道欢迎圣驾。这是千载难逢的盛事,小臣不愿错过!
范青不觉大笑:这样小事,你想扈驾进城,告诉王从周一声得啦,何必经我钦准?我可没有忘记,你是跟随朕起义的旧人,当年还教过朕的武艺和阵战之法呢,也算朕的半个师父哩。
皇上说出这一句不忘旧情的话,使老厨子的眼泪夺眶而出,伏地叩头,然后哽咽说道:
话里如此,但如今陛下已是皇上,不能不有皇家规矩,小臣怎敢不讲规矩!
范青看见李大嗓的眼泪,忽然回想到起义以后,尤其被围困在商洛山中和初破洛阳时的种种往事,心中也是充满感情。含笑说道:
大嗓叔,最早在崤山和商洛山中,你都曾帮过朕的大忙,朕一直记在心中。以后就算朕是皇帝,你只要想见我,可以随时到宫中见我。俗话说,朝廷老子还有三家穷亲戚,何况你是在朕困难时立过汗马功劳的人。所以在朕面前,莫多讲皇家规矩!
李大嗓赶快叩头,说道:叩谢万岁皇恩!叩谢万岁皇恩!
王从周进来,向皇上启禀李岩丞相和傅宗龙大学士已经来到行宫,等候见驾。李大嗓又叩了一个头,赶快起身退出。范青随即走出暖阁,来到正厅,南面端坐等待。李、傅恭敬地走进来,正要跪下叩头,范青挥手阻止,问道:要启驾么?
李岩躬身说:臣等正是来请皇上启驾。
这时,行宫大门外三声炮响,接着一阵鼓声。范青由李岩和傅宗龙在左右陪侍,还有一群亲将扈从,走出行宫。在向外走时,他向走在右边稍后的傅宗龙问道:陈德进去清宫,可找到崇祯的尸体么?
傅宗龙低声回答:陈德已经有两次飞马来报:周皇后自尽,但被咱们宫中安排的内线给救下来,崇祯则不知下落。
难道在夜间逃走了么?
正在紫禁城各处寻找,吴汝义也派人在皇城内各处寻找。臣担心他昨夜从宫中逃出,藏在民间,等待机会逃出城去。此事关系重大,今日非找到他的下落不可。
范青心中一沉,对李、傅用严厉的口气嘱咐:如若他藏在民间,务必广贴布告:凡敢隐藏崇祯者全家斩首;如有献出崇祯的,可得万金之赏,还赏给高官厚禄!
李岩和傅宗龙同声回奏:遵旨!
范青在一阵鼓乐声中从钓鱼台启驾了。走在最前边的是王从周,他身后是军容整齐的二百骑兵,全是甘草黄高头大马。这二百骑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