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旨太监刚要说,这是皇上的旨意。二人已经迫不及待的辞别慧梅,然后一溜烟的离开宴会,去拜见皇上了。
慧琼看着远去的丈夫,心中不禁一阵难过,刚刚成亲,还没享受到夫妻之间的恩爱甜蜜,这就要分别了么!
张鼐和李双喜到达乾清宫的时候,刘芳亮带着白旺和马世耀正向外走,他们率领两万骑兵,立刻出发,直奔京师。刘芳亮看到二人,咧嘴一笑,在李双喜肩上一拍道:好,新郎官也不能休息了,咱们一起东征,去踢崇祯小子的屁股!哈哈!说完大步走出宫殿。
二人走入大殿,站在众武将末尾,听范青正在与牛金星商议这次东征的檄文。牛金星现在任礼部尚书,写檄文的事归他负责。
只听范青道:牛尚书,你把檄文从头念一遍,让大家听听,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
牛金星抖擞精神,拿出一张纸,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开始诵读,大顺倡圣皇帝为征讨事:自古帝王兴废,民兆于心。嗟尔明朝,大数已终。严刑重敛,民不堪命。诞我圣主,体仁好生。义旗一举,海宇归心。渡河南而削平豫楚,入关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抚民,设将防边,大业已定。止有晋燕,久困汤火,不忍坐视,故特遣将士,于本月二十日,自开封领大兵五十万,分路进兵为前锋。所过秋毫无犯。晓谕文武官等,审时度势,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如官民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后边日期写道,大顺癸未。这稿头日期没有写,等将来印成之后,用朱笔填进去。显然已经不再用崇祯年号,而改用大顺纪年。
听完这篇檄文,众多武将大多大眼瞪小眼,完全听不懂檄文的内容,众多文臣则捋着胡须不停点头,牛金星虽然人品不行,但文学还是可以的。
范青听了以后,觉得有些太过文学了,恐怕普通百姓是听不懂的,但他知道这篇檄文很重要,恐怕以后要流传千古的,不能太过白话。他接过稿子看了看,微笑点头,提起朱笔,在稿子后边的上方,写一个可宇,交给牛金星。
又向牛金星问道:那北伐诏书的稿子,可拟好了么?
牛金星站起来回答说:陛下的北伐诏书稿子,臣吩咐几个文臣已经拟就。今日与文臣们又讨论了一遍,改动了几个字,明日早晨即可以送进宫来。那诏书将在三天后颁布,所以陛下有时间从容斟酌。
范青点点头,示意牛金星坐下,又转向李岩问道:那一通北伐誓师的文告,我已经在路上看了。芳亮出征的时候,这文告也要刻版印出,通告全军上下。
李岩说:臣等认为,此次东征是皇上御驾亲征,磁侯刘将军只是先行十余日,所以不须行遣将令。磁侯到了韩城以后,可招集诸将,代皇上行誓师礼,宣布文告,然后大军分路过河。至于已经过了河的将领,不必回到韩城,只要就地举行誓师,向部下宣布皇上的誓师文告即可。
傅宗龙接着说:此次皇上出征与往日不同。此是最后一仗,直捣燕京,一举而灭亡明朝。燕京一破,陛下登极,传檄天下,江南可不经大战而次第勘定,所以东征全军誓师,必须隆重举行。
范青心中兴奋,自己从御案上拿起了文告的稿子,重新细看。看到一半时候,忽然念出声来:本皇以渺渺之身,起自银川,兵威所至,壶浆竞迎。兹者三秦底定,定国开封;兴师东渡,直捣燕京。指日戈归牧野,马放华阳,开封定鼎。与万民同登衽席,岂不休哉!
凡尔将士,共宜各舒忠愤,用集厥功。其有摧锋陷阵,勤劳懋著之士,裂土分茅,锡之带砺。其或奸宄携贰,及微狠违令者,国有常刑,法将难贷。
凡尔将士,共喻此意,勿焚我庐舍,勿虐我黎民。惟今约誓,其各勉旃。
范青念毕文告,点点头,用朱笔批一可字,随即向李岩微笑说道:拟三日后,大顺军各将各营誓师出发,扫荡三晋。我们和先出发的磁侯刘芳亮在平阳会师,一起从太原北上,从大同往东,入居庸关到京师城下。我们自从起义至今,转战这么多年,马上就要攻克京师,大功告成了。
李岩说:明朝在山西的兵力空虚,到太原不会遇到大战。倘若一路顺利,不耽搁时间,看来七月初十左右,可以到京师城下。我如今担心的只有一件事
范青问道:你担心的是什么?
李岩接着说:会不会崇祯住南京逃跑?这可说不定。要是他逃往南京,事情就有些麻烦。
傅宗龙说:只要我们进军神速,崇祯就来不及逃往江南,下一步收拾江南就迅速多了。
牛金星说道:从前朝古代来看,一国皇帝逃往别处,名叫蒙尘。唐朝皇上就两次逃出开封,元顺帝也是逃走的。所以为今之计,只有进军越快越好。崇祯想逃往江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范青点头说道:我想,崇祯顾虑很多,未必会轻易逃出京师。只要我大军进兵迅速,等他决定逃走的时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