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清末英雄 > 第七章 震撼

第七章 震撼(3/4)

问道:;在你们评估中,误导之策能有多大的效果?

    ;效果……贝寿同有些迟钝,他也狠抽了一口烟,缓了缓才道:;美国造船厂上次大战中时建了不少,但是大战结束后,大部分船厂都倒闭了。现在全国只有十五家造船厂,其中七家为民营船厂,剩余八家不是为海军所有,就是海军重点帮扶对象。

    这八家具体为朴次茅斯、波士顿、布鲁克林、菲列台菲亚、诺福克、切利士敦、迈亚岛、布列马敦,另外康涅狄克州的格鲁石城电船公司,也隶属美海军部,这些船厂共有船坞三十七座,熟练技工八万五千余人……

    虽然工业实力很重要,但船坞却是造舰的关键瓶颈,听闻全美只有三十七座海军造船船坞,杨锐想问其中有多少是超过两百五十米以上的船坞时,贝寿同又道:;这些船厂基本以恒柏利造船公司、纽泡特船舶及船坞制造公司、纽约造船公司三家为首,他们基本垄断了海军的现有订单,两千吨以上军舰大部分由这三家造船厂建造。按照情报,这些造船厂公司正在准备扩建船坞并招聘人员,我们暂时不知道其扩充规模,但从其船厂设置和面积上推断,如果资金允许,大于两百米的船坞最少不会低于三十座,最多不会超过五十座。

    ;就这么多?杨锐没有丝毫惊讶,反而觉得少。他概念里的美国航母可是铺天盖地的。

    ;是的,先生。船坞不是工厂,总是要受地形厂区制约的,除非美国人填海造船,但这从时间上来说也是来不及的。贝寿同道。

    ;我总感觉太少!杨锐道,他又问:;超过两百五十米的船坞有多少?

    ;按照以上估计,超过两百五十米的船坞不会多于二十个。贝寿同道,;总参的判断是,大型航母工期太长,以现有技术,前期工期最少要二十个月,所以真要发生战争,美国海军最可能做的是造一些一万多吨的中型航母,这类航母的工期一般在十二个月左右。这么推算,大致可以确定美国海军在开战第二年能获得二十艘左右的中型航母,八百架舰载机;在开战的第三年能获得四十多艘大中型航母,两千五百架舰载机,不过这是极端情况。

    但如果那二十个船坞中有工期三十六个月的战列舰,那每多一艘战列舰,平均每年就能减少四十架舰载机。总参分析认为,如果与意大利的海战能让各国认识到航母无用,同时我们和日本又鼓吹并且大造战列舰,那美国开造的战列舰不会低于十二艘。虽然开战后美国人很可能将其废弃或改建,但也达到减少五艘大型航母、四百架舰载机的效果。以长宁号一艘换五艘,显然是值得的。

    ;船坞、工期、长宁……杨锐嘟囔了几句,以前在没有数据时,他总将美帝想的可怕,但实际分析下来,特别是与工部现在筹划的造船计划相比,中日两国未必会在战时造船能力上逊于美国多少,其两百五十米以上船坞不会多于二十个便是明证——地形、厂区布置、造船工人、与之相配套的基建设施、还有配件制造工厂,这些都使得船坞不是说建就建的。

    而这五十个船坞也不一定全拿来造航母,即便美国海军明白航母才是未来海军的发展方向,其航母编队中也要有不少重巡洋舰用作护卫和防空。中华海军实验下来的最佳航母编队组成:为一装甲航母、一重巡、一轻巡、三驱逐舰、一油轮、零点三补给船,吨位比例为2.7:1:0.5:0.75(0.25x3):2:0.5;

    若是非装甲航母,那为防空计,要么轻巡换重巡,要么就必须有两艘轻巡,不然防空火力太过捉急。即便航母只配一艘重巡,那也要占用十五个两百米左右的船坞,这等于美国每年下水的航母是三十艘和十五艘交替。

    ;埋弧焊那边情报局干涉了吧?杨锐思考之后问道,这是确定焊接对造舰带来的优势后,新列入绊脚石计划的一部分。

    ;情报局已经把专利买下了,贝寿同道,;并要求对方不对外声张。但现在电弧焊在造船业很普遍,这能取多大作用难以估计。

    ;技术的进步只能干扰,不能阻止,我们尽人事即可,不必太苛求了。杨锐无奈道。绊脚石计划的关键部分原子弹理论已经被各国物理化学家突破到放射性元素了,再过几年必定会有人发现原子裂变,到那时,只要愿意花钱,数年内必可造出原子弹。

    不同于杨锐的淡然,贝寿同说道,;先生,即便只有五十个船坞,那也是股可怕的力量,我们和日本、朝鲜加起来,即便扩建,两百米以上的船坞也不会超过三十个。

    ;以美国的造成技术而言,船坞是一个瓶颈,但对于我们来说,瓶颈不是船坞,而是资金。杨锐摇头,手上烟雾缭绕。;不管怎么算,战争期间,每年投入造船的资金都不会超过四十亿,就这四十亿,要造商船、造油轮、造护卫舰、造护航航母,不然贸易和后勤无法保障,这里便要减去七到八亿,剩下的还要再减去五亿潜艇经费,不然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