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上帝!艾斯顿看着杨锐,见他无比严肃,连质疑都省了。他现在考虑的是该如何向外交部汇报这件事情。
;我知道贵国不想打仗,法国看上去强横,可他们也不想打仗。国社党人必定知道这一点,他们会打着反布尔什维克和反犹太人的口号让贵国和法国妥协,而贵国和法国一定会一次次的让步,直至他们最终进攻比利时,就像上一次战争一样。杨锐道,;爵士,我知道我说这些有点危言耸听,可历史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如果不能站在全局的立场上看,那我们看似做了损失最小的选择,可一次次的损失还不如提前打一战。
;阁下……艾斯顿好一会才消化完杨锐给的信息,他道:;如果我们主动开战——我不认为我们和法国能说服议会做出开战决定,而且开战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如果德国彻底转向布尔什维克,那么整个欧洲……
;提前开战总比德国重新武装后开战好。杨锐道,;而且,并不一定要开战,德国既然有国社党和代表布尔什维克的社会民主党,那让他们互相厮杀即可。以慕尼黑为代表的德国南部因历史和宗教的关系,布尔什维克难以立足,但在德国北部汉堡等地,因为工商业发达,社会革命党发展迅速。我认为两派的厮杀,也就是德国内战虽然最终将是国社党取得胜利,但胜利是有代价的,同时内战会使所有德国人仇恨苏俄而不是法国。
爵士,我深知贵国的策略是大陆均势,以免让法国太过强大,为此扶持德国理所应当,但不要忘记了,法国因为欧洲战争的损失,已经变得非常虚弱。一旦德国重新武装,以欧洲人民此时的厌战情绪,德国人完全能为所欲为,他们会大肆宣扬自己仇视布尔什维克,可这仅仅是一个让我们不断妥协的幌子,我们真要是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远了。
看着凝神细听的英国人一眼,杨锐再道:;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大不列颠衰弱,那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再发生,不列颠将耗尽所有财富,失去所有殖民地,变成一个岛国。我想,这样的结果是所有不列颠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吧?我国在消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上,愿意和贵国行动一致,并提供相关支持……
杨锐这一次谈话在二十多天后才由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复述给首相斯坦利.鲍德温,专门推开其他公务听取秘密汇报的鲍德温待张伯伦说完后问道:;奥斯丁,我希望你能告诉我:在上一次大战中,中国人赚到的钱多的无法想象,这一次杨为什么会如此好心?
;首相先生,驻华大使艾斯顿曾问过他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他希望英国继续保持世界霸权,因为英国统治世界的方式是正义的自由的,中国能得到很好发展,如果换成别的国家就不是这样了。张伯伦说着外交密函上的内容,说不清是该相信还不该相信。
;他说的别的国家应该是美国吧?鲍德温作为一名老政治家,自然对明白杨锐嘴里的
‘别的国家’是指谁。
;是的,先生,张伯伦对此完全同意,;中国就是欧洲的德国,他们立国的时间太短,所以担心和美国发生冲突,在华盛顿签订海军条约时,他们就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从这次对话看,杨非常不希望美国接替我们,他的国家需要时间发展。
;中国发展符合我们的利益吗,奥斯丁?鲍德温再问。
;并不完全符合。虽然她现在很克制,可未来的中国将是现在的美国,亚洲将是他的势力范围,我们将彻底失去印度。张伯伦道。
;嗯。点上烟斗的鲍德温完全同意自己外交大臣的观点,不管中国如何保证,她的崛起都会危及印度。而如果中国一直是杨锐执政的话,事情也许可以挽回,但一个半民主政权是难以遵守承诺的,切实的利益才是一切。在合适的时候,中国人一定会违背诺言。
;那我们该怎么做?鲍德温看着他,他咬着烟斗。
;是对中国还是对德国?张伯伦不完全明白首相的意思。
;都是。首相大人吐了一口烟,对着外交大臣微笑。
;对德国,如果经济危机真的发生,那我们应该接受中国人的计划,让德国陷入内战,削弱他们以避免发生第二次欧洲战争;对中国,就像以前帝国防务委员会讨论的那样,最好是让美国和中日同盟发生冲突,在中国日本削弱后重新签订海军条约……张伯伦道。
;奥斯丁,如果中国发生内乱,那么我们就要独自面对布尔什维克俄国的威胁。鲍德温提醒道。;这并不符合我们在亚洲的利益,最少阿富汗和波斯王国存在被俄国人占领的危险,没有中国人在北方,国王们未必能维持现在的统治。
;先生,我们将在中国削弱到恰当的时候开始调和,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