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清末英雄 > 辛卷 第七十四章 大限2

辛卷 第七十四章 大限2(2/4)

在这条防线上的十多万英法部队,每一侧都布置两百辆法国1A重型战车、六百辆马克战车以及连美国人自己也难以完全确定数量的三吨福特战车。

    进攻最先是由三千多门大炮开始,同时超过两千架斯巴德以及纽波特战机开始与对面的德国飞机争夺制空权,此时协约国飞机发动机功率都在两百马力以上,而德军主力飞机福克d7发动机只有一百八十五马力,虽然德军有着更好的飞行员,但依靠武器优势以及数量优势,协约国飞行大军对日渐衰弱的德军飞行部队开始了毁灭性打击。

    装甲部队虽然还没有突击,但遥看远方天空上飞机大战,王世谦中将猛然觉得战争在几个月内就会结束,当下午时分,炮击结束后最前面两百辆钢铁怪兽发动冲锋时,这个想法更深植于他的内心。

    在协约国这边看去攻势是无比壮观的,可正承受这种攻击的德国人简直就身处噩梦,虽然反战车77炮对重型坦克依旧有效,可怎么也耐不住敌人战车数量如此之剧的进攻。当一辆IA重型战车被击毁后,更多的战车,特别是那种快速的、小到远看去和火柴盒没有差别的福特战车几乎满战场都是。如果77炮可以变成机关炮那也许可以抵挡,但77炮只能单发射击,当命中一辆敌军战车后,它的空隙将迅速被其他战车填补。如同洪水一般,战车狂潮很快就将德军前线堑壕淹没,它们一直突破第二防御带才停下来短暂休整。

    前线告急的电报一直穿到最高统帅部,但眼下面对协约国的同时进攻,德国人只能选择援助其中一面,可援助任何一面都无助于守住巴黎,而此时失去巴黎将沉重打击德军士气。在巴黎不能丢失的情况下,德军不得不与协约国打一场装甲消耗战,虽然这一直是鲁登道夫力求避免的,因为他此时正在策划一场进攻,进攻的力量绝不能用在防守上。

    协约国全力进攻,德国拼死抵抗,然而防线还是崩溃了。应德国的请求,在奥匈前总参谋长康拉德元帅的请求下,奥匈帝国陆军于4月15日发动了派夫会战,以求减轻德军的压力使协约国将注意力转移到南欧方向,但此时的奥匈帝国早就山穷水尽,漫长的冬季耗尽了所有人的希望,进攻还没开始士兵就逃向敌阵,这一次进攻不但受挫还损失了三十万人——这些人大部分是故意投降的。

    面对如此脆弱的奥匈陆军,意大利人乘势发动了反攻,他们本来就是要配合巴黎攻势的。

    4月25日,百辆战车开道的意大利陆军在精锐英军的带领下发动了全面攻势,虽然对面的奥匈陆军有一百三十万人,但军队早就成了乌合之众,一百三十万人中只有三十万奥地利军队还在战斗,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南斯拉夫人全部放弃抵抗,于是防线全部崩溃、意军如入无人之境。

    奥匈陆军垮如此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此时深陷巴黎攻势的德军根本没办法抽调出更多的力量前往救援,这不仅仅是一个方向上守军的崩溃,这是整个奥匈陆军的总崩溃。即使德军有足够的时间前往救援,那要派出的军队也不会低于五十万人,可此时正在协约国强力攻击下德军根本无法抽调出如此之多的部队支援奥匈,特别是得知南欧的战局后,联军更是不留余地的抽调所有预备队加入进攻序列。

    德国救援无望,4月29日,奥匈帝国派遣韦布将军率领代表团前往前线和意大利谈判休战。在意大利人的威胁下,奥匈代表团于5月2日下午五点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同一天,保加利亚宣布投降,5月5日,奥匈帝国皇帝卡尔宣布退位。

    加入协约国的国家不少,但同盟国只有四个,现在保加利亚和奥匈都投降,只有东西两头德意志和奥斯曼还在强撑,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了。面对这一形势,德军元帅兴登堡宣告‘战争已无法获胜,也难以抵抗协约国进攻,’要求皇帝体面停战。威廉二世对此的应对是改组内阁,任命马克斯亲王担任第八任首相,并将一份停战建议书递交给美国总统威尔逊,因为该建议完全是以威尔逊所提出的‘十四条纲领’为出发点;同时,德国新内阁也向英法中三国发出停战照会,希望各国停战谈判。

    战争进行到现在,协约国已不准备体面停战了,奥匈投降后德国已被孤立,此时他们需要的是实质性的投降而不是体面的停战。而并不属于协约国阵营的美国,对于德国人所提出的‘接受十四点纲领,并提议成立一个混合委员会监督德军撤出法国和比利时的’建议,威尔逊表示拒绝,他明确表示:‘如果美国必须与德国的军界头目和君主独裁者打交道,那么美国必须要求德国投降,而不是和谈’,换而言之,德国只能在解除武装的情况下和谈而不是手里还握着枪。

    历史上因为德国内部的动乱,收到威尔逊回复后,虽然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致电马克斯亲王,表示‘除非实现体面的和平,否则,德军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和最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