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清末英雄 > 庚卷 第五十一章 想好

庚卷 第五十一章 想好(2/4)

歧途,未成大错,终究还是放了;可现在呢?抓着一些些所谓的证据,就要把几百学生判到牢里去,这……,这叫什么事情啊!

    张元济想到旧朝和新朝之间律法的差异,就很是不舒服,就刺杀总理一事,要是在前朝,那些学生早就放了,而吴稚晖这个读书人,虽有错处,但大错未成——总理不是还活着吗,最多也是训斥,终究是要开恩赦免的,可现在倒好,就死了一个护卫一个巡警,就兴师动众,株连数百,这还是后明吗,这怎么看都像是暴秦!

    暴秦之语本是写在东方杂志上那篇批驳政府的文章的,其不单指总理刺杀一案,还指国税局那些丝毫不留情面,沙子都要榨出油的来的税吏。可在文章排版赴印的时候,张元济又让人把那句话改了。他这么做,除了知道这新朝大人们都极为清廉自爱外,还有新朝击败日本,收台湾复朝鲜的缘故。

    先生心中不平,学生唯有惴惴,待张元济喝了一大口茶把不平压了些下去后,杨荫杭道:;先生,为今之计,还是给稚晖兄和学生们找几个好律师吧,只要沪上大理寺的审判上能辩赢督察院的公诉人还有公诉律师,那他们自然能有救。

    ;好!总算听到几句有用的,张元济高兴道。;可找律师就够了吗?

    ;先生,找律师只是其一。沪上大理寺、督察院和巡警局关系非同寻常,为了公正起见,还应将大理寺和督察院的主官撤换才好。旁边王宠惠也建言。他此言一出,便见杨荫杭诧异的看了过来,他又再补充道:;许大人已经回京了,沪上就你我二人做主,以回避原则可将此他们调离。这案子,毕竟是没出大事,总理也安然无恙,只要将凶手绳之以法便是。稚晖兄涉世未深,虽参与其中,但未必知暗杀之事,轻判便可;还有那些学生,一个个都是读书种子,介入其中,也是年轻任性所致,孰能无错呢。

    ;好!好!好!张元济连说了三个号,他觉得这案子真要如王宠惠所说,那是他就可以交代了,这吴稚晖和他虽然没有直接定交,可关系还是能牵扯到的,这次之所以悉心帮忙,还是受故人所托之故。

    话既然到此,杨荫杭和王宠惠又商议一二才告辞离开。等次日办公,两人就发电至北京廷尉府,提请将沪上大理寺寺卿黄庆澜、沪上督察院御史陈英调离,以回避刺杀及警局一案。杨荫杭王宠惠身在沪上,自然是对沪上的内情最为熟悉,他们提出沪上现任司法主官回避,道理是有,但只适用于警局一案,不适用于刺杀一案,可两案同时立案,且互相之间还存在联系,所以如此请求并不过分。只是伍廷芳能管得了大理寺,但却管不了督察院,徐锡麟对他的提请并不同意,不过陈英最后自己辞职了,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沪上司法主官都被调离。

    沪上接连出人命官司,被捕者达数百人,现今又撤换司法主官。这消息一被报纸刊出,观者更深信是巡警局草菅人命所致,现大理寺、督察院主官都被调离,识字的书生们更是认定这其中必要蹊跷,若不是,为何要临审前要换人。

    报纸上舆论纷纷,杨锐却专心于土改一事的筹备,半点也没有过问,只等某一天将各省、各军、各地农会的事情布置完再回顾此事时,案子已经判完了。听闻李子龙介绍结果,他无比诧异道:;吴稚晖也无罪释放?以前不是说有搜查到了有孙汶给他的信件,信上要求他要协助朱执信等人吗,这不是铁证是什么?

    ;总理,主审此案的法官认为那份信中所言无法查证,因为谁都没有孙汶的笔迹,而且也无法证明这次暗杀就是孙汶所指派,所以那证据无效。李子龙道。他记得自己以前汇报过案件情况,但杨锐没反应。

    ;谁说没有孙汶的笔迹,枚叔那里、秋瑾那里,宋遁初那里,甚至杨度那里,都有孙汶的笔迹。他们到底什么意思?杨锐忽然有些怒了,他感觉事情不是那么的简单。

    ;总理,督察院是提供了这些信件,但是法官不采纳啊,而且他请的律师也极为刁滑……,包括警局那案子,律师也很难对付,沪上大理寺也不认可子弹有固定膛线之说,判定警局一案责任在巡警局,多名巡警因此入狱。李子龙道。

    ;这是放屁!杨锐大怒,膛线之说在后世是全世界公认的,之前督察院、警局也就将此以及指纹之说专门和大理寺做过沟通,却不想现在居然被当作无效,岂有此理!;去把张荫阁找来,我要见他。

    听闻总理要找民部尚书张承樾,李子龙不知道如何多了一句嘴:;总理,案件已经审完,各地舆论都是大赞,这要翻案,怕是?

    ;是我是总理还是你是总理?杨锐看着他温怒:;让你去请就去请!

    ;是的,总理!被杨锐怒视,李子龙心中一惊,只得出去打电话了。半个小时后,民部尚书张承樾到了总理府。

    ;沪上的案子,巡警那边到底有没有问题?杨锐看着这个越来越习惯沉默的学生,言辞间有一种说不出的暖意。

    ;先生,案子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