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吧,我要听到前线的炮声,知道吗,我要听到炮声!萨姆索洛夫上将喊道。
;是,将军。如您所愿。米西琴科大声道。他这边回答完,又怒气冲冲的去找参谋长,一通训斥之后,前线的炮声终于传了过来。
俄军的炮弹砸在前线的堑壕上,满是嫩草的泥地被爆炸激起,硝烟中尘土飞溅,一个又一个的弹坑凸显在望远镜中,不过贝寿同中将一点也没有关注前线的意思,他来这里可不是为了观察战况的。
简单的扫视了一下前线,他看向旁边犹自阴沉着脸的第6集团军代司令李烈祖中将——李烈祖虽不是正规军校出身的,可他打的仗是诸将中最多的,人也聪明,升迁就一直没拉下,唯一缺憾的就是他的官职前面都有个‘代’字,所以被人笑话为‘代’长官。开国后他坐上军长的位置刚把‘代’字去掉没多久,这军又扩大到集团军了,所以他的官职前面又有了一个‘代’字,好在集团军司令当中,除三个人外,其他人官职前头都是代。
;烈祖同志,烈祖兄……贝寿同把烟递上去一根,而后笑着道,;总参也是没有办法啊,不然我可不会专门跑到这里来跟你说这个了。
;叫什么都没用!李烈祖一挥手把贝寿同的烟给推开了,;你还是把我撤了吧。这仗我不打了!
;不打仗怎么行?贝寿同又把烟给推了回去,;总共就这几个集团军司令,你要是走了,那谁管第6集团军?总不能让那些毛都还没长齐的小子来吧。
;我还是那句话,你不派装甲师可以,不派飞机可以,但绝不能命令我撤退!李烈祖无比执拗,;我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撤退的!从开战到现在四个多月了,我们一直在撤退,士兵问我:‘大人,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不后撤?大人,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打回去啊?’我真不知道怎么答应,我…我…我无言以对啊!地点是你总参选的,闪电战也是你总参说的,还说要给大鼻子一个痛快,全歼他们!嘿嘿……现在倒好,居然要撤退,撤来撤去还要撤到奉天……你!贝寿同,我告诉你!就是总理亲来,我也还是这句话,要撤先把我撤了!
李烈祖十一年前是护厂队出生,本是个猎户,人生能到这一步算是祖坟冒青烟了,可越是出身卑微,他就越是感恩,之前他是感激杨锐,而后知道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之后,就一心想着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之前对日作战,因为计划制定的早,各种训练和沟通也进行的早,大家知道打日本是要这样打,对撤退较少抵触。
但对俄作战是备用计划,加上各将都在战场,本就没工夫开会沟通,且最关键的是总参的计划出尔反尔,之前是想在松花江和拉林河平原地区全歼俄军,但没几天总参的计划却变成逐步撤退,甚至要一直退到奉天北面的铁岭。这如何能让一心为国、满怀求死的李烈祖接受?就是退到长春他都受不了,何况是退到奉天!他接到这个命令发电请辞,理由是回家种田。政委劝没用,齐清源劝也没用,贝寿同亲来解释也没用,反正他是铁了心不退到奉天,说来说去就那么一句话,要撤先撤他。
其实,对俄闪电战计划确实是过去儿戏了,不过,说儿戏不是因为技术做不到——坦克不必细说,俯冲轰炸就是那些木头飞机也能做,无非是拉到一定高度再按照一定角度向下俯冲做自由落体运动罢了,不过木头飞机很难承受俯冲后改平的拉力,一般做这个动作结果都是机翼折断、机体散架,但厉鬼却因为用钒钢做梁、铝合金为翼,只要不是八十五度九十度俯冲,机体还是能承受这种拉力的。
对俄闪电战真正儿戏之处在于围歼俄军必定会影响沙俄参加一战的历史进程。这一个问题最先是谢缵泰提出来的,他其实对此问题考虑了很久。日俄战后,俄军几经整顿,现在已经恢复了不少士气,如果再一次将俄军打垮,那俄国面对奥匈威胁塞尔维亚,沙皇还能力挺塞尔维亚吗?谢缵泰认为不会。
由杨锐提点,再经有丰富外交知识的他整合,欧洲大战将是这么引燃的:最先是奥匈斐迪南大公被杀,此人是奥匈皇帝的侄子,虽然是继承人,但因为娶了一个婢女,不被皇帝也不被大部分贵族所喜,并且,他还是一个强烈反对对塞尔维亚动武的不同政见者。
斐迪南大公被杀,奥匈必定报复塞尔维亚,而俄国则必定保护塞尔维亚,如果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那俄国就会对奥匈宣战。俄国一旦决定宣战,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