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崇祯十五年 > 第890章 皇宫刺客之

第890章 皇宫刺客之(1/3)

    ……

    虽然朝廷竭力封锁,但九宫山的消息,还是很快就在京师里面流传开来。

    “什么,太子殿下不见了?”

    “是啊,听说九宫山都翻了一个底朝天,什么山猪蛇鼠,都捉了无数,但就是没有找到太子。”

    “啊?那太子殿下能去哪?”

    “唉,听说太子殿下在山中遇上小股流贼袭击,被迫逃入山林,现在踪迹全无,怕是……”

    “不可能不可能,太子国之储君,天神下凡,小小流贼岂能奈何他?”

    “我也希望啊,但这半个月了,太子殿下如果没有出意外,怎么也应该露面啊,要知道,几十万的官军,已经将周边一百里,甚至两百里都快要搜遍了,太子殿下如果在,怎会不现身?”

    “不可能,不可能……”后一人还是摇头,但语气已经不那么坚定了。

    百姓都如此议论,朝臣勋贵一个个就更是暗中密议不停了,和普通百姓不同,太子的安危,储君的更迭,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个人的利益和荣华,因此,他们比普通百姓更加关心,当然,其中也不乏有忧国忧民、担心朝堂会产生动乱的忠义人士。

    老实说,对于咱们的这位太子,虽然里里外外立下了这么多的战功,但不喜欢他的人也是大有存在,别的不说,只说京师勋贵就对他一肚子牢骚,平常不敢说,只敢埋在心中,这一次借着失踪,很多人有意无意的将心中的牢骚,发泄了出来。

    “天意,这也许就是天意啊……”

    ……

    很快的,大明皇太子失踪的消息,不但京师,连千里之外的辽东,也都听闻了。

    “可是真的?”

    正整饬兵马,积蓄粮草的多尔衮听闻,喜不自胜,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千真万确,整个北京都传遍了,明国很多朝臣和勋贵,都正秘密议论,明太子之后的政局了。”

    虽然军情司清除了京畿的奸细,又封闭边关,禁绝商贸,不过还是有一些人员流动,加上明太子失踪的消息太轰动,都已经传遍京师,妇孺皆知,因此,这个消息流到辽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哈哈,哈哈,太祖在天有灵,在天有灵啊~~”

    多尔衮双手对天,哈哈大笑,如果明太子不在,那么,他就不需要修养三年,或许今年一年,明年就可以再次挥兵入塞了……

    ……

    京师。

    乾清宫。

    内阁五辅在崇祯帝的病榻前,跪成了一片,人人都有凄色。

    二十多天过去了,太子还是没有消息。

    而崇祯帝这一次,是真的病重了,连龙榻都下不了了,脑子也糊涂,一直昏迷,嘴里呼喊胡话,一会太子,一会周后,俨然已经是不知道天白黑夜了,极像是到了最后的弥留时刻,今日五辅觐见崇祯帝,大声请命,报自己的名字,但崇祯帝却是听不见,只是望着殿顶,眼神呆滞的反复念叨“找太子……找太子……骆养性回来了没有?啊?是骆养性吗?”

    王承恩红着眼眶,泪光闪闪。

    五辅之中,范景文情绪最薄弱,已经忍不住伏地哇哇地哭了出来……其他几人也都是试泪。

    从御前退出,回到内阁值房,五人面色凝重,谁也不说话。

    今日面见,他们都已经看的很清楚,陛下已经是不能理事,甚至连人都不认了了。

    如果太子在,没什么说的,请太子监国即可。

    但太子偏偏不在。

    如果周后在,亦可以有一些决断,虽然大明朝祖训严厉,后宫不得干政,但像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后那样,当一个人形立牌,为朝臣们做主,却是可以的。

    但偏偏周后也不在了。

    有些事,得内阁自己做决断了。

    静寂之中,次辅陈演看一眼首辅周延儒,又看一眼三位同僚,然后轻轻咳嗽一声,说道“国子监监生靳主泉上疏,认为陛下病急,不能理事,太子失连,朝廷应该请定王上殿,以为辅政,待太子归来,再还归坤宁宫,不知诸位阁老怎么看?”

    “靳主泉的奏疏,我也正要说。”三辅蒋德璟脸色凝重“陛下的病情乃是朝廷的最高机密,一个小小地监生,何以知道陛下卧床不起,不能理事?我以为,应彻查,看到底是谁向外泄露了陛下的病情!”

    陈演叹“现在已经是满城风雨,连街头的小儿都知道陛下病危……要去追泄露的来源,何谈容易?”

    “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不外乎就是宫中。”蒋德璟道。

    听他这么一说,其他人都默然了,牵涉到宫中,事情就不好办了,尤其是现在这样的敏感时期。

    首辅周延儒轻轻咳嗽一声,说道“蒋阁老说的不错,陛下的病情不应该泄露,这中间一定有奸人作祟,应该查,也必须查。我已经和司礼监王之心公公,东厂王德化公公都打过招呼了,他们已经在宫中详查了,用不了多久,就能知道是谁泄露了消息。今日就说说靳主泉的奏疏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