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崇祯十五年 > 第806章 相府密谋

第806章 相府密谋(2/3)

上一次多一些,不然他没法交代,说不定就是薛国观的下场,但也不能太多,不然得罪人太多,太惹人注目,他也依然还是薛国观的下场。

    身为首辅,难啊。

    事情还没有开始,就有人不想出银子,这怎么可以?如果他答应了,那他怎么向陛下交代?

    “百官之中,哪些人真没银子,哪些人是假装没银子,你比老夫清楚的很,你放风出去,就说是老夫说的,家中有银子但不愿意拿出来为国分忧者,明年京察,休想得到吏部的甲等!”周延儒怒道。

    京察,大明官员三年一次,京官六年一次的大考核,如果被评为不合格,评为丙等者,则视为不合格,要被罢职,大部分人都不会再被起用,不但仕途断绝,也是终身的耻辱,因此,京官们对京察极其看重,周延儒用京察做要挟,实是握住了他们的命根子。

    “是。”

    吴昌时躬身答应。

    作为周延儒的心腹,他根本不担心京察,就算京官都被打成丙等,他也绝对会是甲等,直身之后他有点不甘心,试探的问道“阁老,你说六部百官,要筹集到多少银子,太子才会满意?”

    周延儒又把眼睛闭上了“不着急,先看看勋贵们在说。”

    “下官明白了。”

    吴昌时微微松口气,以他对勋贵们的了解,知道勋贵们一定不会拿出太多,顶多就是八百一千两,给太子一个面子,应付了事,就像四年前,应付陛下一样,如果勋贵应付,那他们这些当官的,就更有理由应付了。

    “阁老,下官有一点不明白,望阁老赐教。”

    吴昌时向前一步,压低声音。

    “什么?”周延儒呢喃。

    “你说,这满城的流言,太子殿下难道没有听说吗?怎么还敢在这个时候,异想天开,推出什么国债呢?这一来,他不是把勋贵和百官都得罪了吗?大家一意为他瞒着童谣和流言的事情,如果哪个勋贵和官员心中不满,将事情捅到陛下那里,那不是就糟了吗?”

    周延儒睁开眼“你以为陛下不知道吗?”

    吴昌时一惊“您是说,陛下已经知道了?”

    “当然知道了,东厂和锦衣卫可不是摆设。”

    “可你前日不是说,这般重大的事情,王德化和骆养性都不敢轻易禀报吗?”

    “我是说了,不过看陛下近日的情绪,他显然已经是知道了。”周延儒脸色凝重。

    “怪不得今日在朝上,陛下没有立刻答应太子的请求呢。”吴昌时猛然醒悟。

    周延儒叹口气,慢慢坐起来“所以老夫对太子推出这个劳什子的国债,也有点不明白。太子究竟想做什么呢?”

    吴昌时急忙将斟满的茶杯,呈到了他手中。

    周延儒接过茶,啜了一口,沉思的说道“我们这个陛下,虽然多疑好面子,但内心里却是柔软的,对自己的儿子,就更是如此了,流言虽然令他不悦,但还不至于动摇他对太子的信任,只要太子安静一段时间,不和群臣交往,不参与朝政,亦没有表现出其他令他不悦的事情,他对太子的不悦和疑心,自然就会消退。”

    “太子是一个聪明人,应该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今日他却在朝堂上提出了发行国债,虽然不比去年的废辽饷和开厘金,但同样也是惊世骇俗,就如同是在一池还未平静的池水中,再扔下一颗巨石,你说陛下的心里,该会怎么想呢?太子,岂非是自寻烦恼?”周延儒叹。

    吴昌时沉思了一下,说道“发国债是得罪人的差事,弄不好,就是灰头土脸……太子会不会是以此来自坠名声,洗脱怀疑?”

    “胡思乱想什么呢?”周延儒偏头看向吴昌时,冷笑“太子像是自坠名声的人吗?再者,做不到是灰头土脸,里外得罪人。做好了,就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声望大涨!你说,以太子这两年表现出来的手腕和谋略,这件事他是做好,还是做不好呢?”

    “这……”

    吴昌时犹豫了一下,拱手道“太子虽然年轻,但从他抚军京营,击退建虏来看,太子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是其他小事,那是一定能成的,但发行国债,拿人金银,却是难说了……”

    周延儒冷哼一声,摇头道“你太小看太子了,以老夫的判断,此事八成能行!”

    “阁老赐教。”吴昌时问。

    周延儒又啜了一口茶,缓缓说道“太子不是常人,从他今日在朝堂上抛出来的三条配套看,他是早有谋划和研究的,不用细想,就知道比大明宝钞合理多了,平常里他和商人们又多有来往,深懂商人心理。上一次在府中义卖,光他一幅字,就卖了十几万两,今日他主持国债发行,那些商人们岂能不捧场?”

    “商人纷纷解囊,加上勋贵和百官,就算最后凑不够一百万,只要有六七十万两,助朝廷度过了这个危机,太子,就算是成功了,”周延儒道。

    吴昌时一脸沉思的说道“可这样一来,太子声望又会大涨,想到四年前只募到二十万两,陛下说不得会悄悄不悦……”刚说到这,发现周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