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算来算去,能担当此任的,好像只有一个人了,那就是太子殿下了。
太子聪慧睿智,军事和政事都有一套,声望正高,此策又是太子提出,所以再没有比太子殿下更合适的人了。
只是太子是国本,他们是臣子,臣子不能要求国本,所以心里虽然都有这个想法,但却没有人敢提出。
群臣的心思,御座上的崇祯帝感觉到了,站在群臣之前的朱慈烺更是清楚感受,于是向着御座上的崇祯帝拱手“父皇,国债发行能否成功,最关键在于,勋贵和百官能否踊跃购买,成为商人百姓的榜样,既然国债是儿臣提出的,那儿臣愿意担起这个责任,领衔督办此事,望父皇恩准!”
见太子主动请缨,内阁五臣都是暗暗松口气,其他朝臣心思各异,有人担心,太子出马,十两二十两的银子怕是打发不了了,有人觉得,太子这是自找麻烦,如此得罪人的事情,干嘛自己出头,交给内阁五臣不好吗?
国债成功了,未必有多大功劳,但如果失败了,那可是灰头土脸,会大大降低太子的声望啊。就像崇祯十二年,崇祯帝低声下气,向勋贵百官募捐,前后半年,最后募集出来的数目,却只有区区二十万两银子,堂堂皇帝的面子,难道只值二十万两吗?虽然不说,但对崇祯帝的威望,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消磨。
太子请缨,群臣的目光都望向了崇祯帝。
崇祯帝却久久不说话了,他皱着眉头,脸色很是焦躁,俨然还在思索其间的利弊,然后他忽然说道“退朝吧。”
群臣都惊异。
--------感谢“书友5956、飞翔的影子”和“神马赛克、书友4148”的打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