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崇祯十五年 > 第718章 鼓声响起

第718章 鼓声响起(2/3)

一阵乱踩。

    黄道周三天前刚刚随太子殿下返回京师,一路又是骑马又是坐车,腿上的磨皮还没有结疤呢,站着还行,走路都是一瘸一拐,何谈奔跑?只跑了两步他就不行了,一脚跌坐在地上,懊恼的捶着青石街面“完了完了,殿下又要出城了……”

    前方之地,唐亮已经下了战马,一脸苦笑的站在街心,向涌上来的众官员拱手,假装惊讶的问道“诸位先生,这是出什么事情了吗?”

    他身后,四个锦衣卫仍然坐在马上,横着排列,正将街道堵得严严实实。

    太子朱慈烺统领天下兵马,主持抵御建虏入塞的所有军务,出城并不是禁止的,东便门外的通惠河,甚至整个京畿运河都应该是他巡视的范围,出城自然就是理所当然,所以崇祯帝并没有禁止太子出城,不过他内心里却是希望太子能安安稳稳的留在京师,主持京师的防御,至于运河,交给吴甡和杨文岳就可以,非到万不得已,太子不宜出城。

    皇帝没有明说,但皇帝的心思,朝臣们却是明白的。同时的,这也是朝臣们的共同心意。

    詹事府是太子东宫的属官,对于太子,有第一劝诫的职责,因此,黄道周等人才要守在城门口,试图劝诫太子,不可轻易出城,如果太子非要出城,那也可以,但必须带上他们,朱慈烺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不和他们纠缠,改成其他地方出城。

    出了右安门,朱慈烺快马疾驰。

    此时,护卫在他身边的是宗俊泰佟定方和五百武襄左卫,马蹄踩在官道上,声音急促,正如朱慈烺此时的心情,面对运河危急,他的心始终悬在空中,他是一刻也在城中待不住的。

    “哒哒哒哒~~”

    刚出了右安门,就看见一名后背插着三角旗的令骑顺着官道急急而来,朱慈烺心知是有紧急军情,立刻就迎了上去,见是太子殿下,那令骑慌得勒住了战马,滚下马鞍,单膝跪拜“殿下!”

    “是何军情?”朱慈烺直接问。

    令骑跑的大汗淋淋,气喘吁吁的回道“回殿下,建虏主力今早离开通州,往下游香河杀去了,少司马求援,杨军门已经率领大军前去救援了……”

    “走!”

    不等他说完,朱慈烺脸色就变了,猛地一甩马缰,扬鞭策马,往通州急急而去,他胯下战马乃是御马监选出来的神骏,马体健硕,奔驰极快,两个跨步就冲出了很远,宗俊泰和佟定方急忙跟上……

    通州。

    十月的阳光,照在运河水面上,泛着粼粼地波光,秋风从西北方向而来,带着丝丝地寒意。阳光秋风中,大明日月军旗飘扬,马蹄声急,传令骑兵依然还在不停的传达命令,沿着沿河河岸,耸立起来的几十座望楼之上,望风的明军士兵紧张的观望着对岸的建虏大营,而在望楼下面的壕沟胸墙后,六千大明官兵和万余民夫手握武器,正在紧张等待,

    堵胤锡布置完一切就上了望楼,眼望对面的建虏大营,忧心忡忡。

    此时是未时中(下午两点),距离杨军门的大军离开,已经有一个时辰(两小时)了,但建虏大营却始终静寂,连营中那十几道稀疏的炊烟也不见了,整个建虏大营静寂的像是一个死城,除了营前依然有持枪的军士在巡逻,整个大营再不见一人。

    贾悌疾步匆匆地上了望楼,来到堵胤锡身后,抱拳行礼“大人,都准备齐备了。”

    堵胤锡点头。

    贾悌望向对面“要不……派人过河去探查一下?”

    堵胤锡摇头,脸色凝重的说道“人少了没用,人多了,有可能为建虏所乘,”抬走看了看天“时间也差不多了,杨军门应该已经走到了半途,究竟是不是一个套……很快就会见分晓了。”

    想一想,又道“快马传递,此时消息已经到京师了吧?”

    “算时间,差不多应该到了。”贾悌回答。

    堵胤锡轻轻一叹,眼有忧虑“太子殿下接到消息,一定会亲来。但愿我的猜测是错的……”

    话刚说到这里,忽然听见对面忽然响起了号角声。

    “呜呜呜呜~~~”

    鼓荡天地,悠长而刺耳。

    而后,“咚咚咚咚~~~”沉重的鼓声忽然又响了起来。

    堵胤锡脸色一变,他已经听出来了,此时的号角和鼓声,和一个时辰前,杨军门带兵离开时,建虏大营响起的号角和鼓声完全不同,此时不但更密,而且更加急促。

    随即,就看见建虏营门忽然打开,营中升起了滚滚的黄尘,原本不动的各色军旗忽然摇动起来,呼喊声中,无数建虏士兵忽然潮水般的从营门中奔涌而出,黄甲,白甲,蓝甲,汉军旗,蒙古旗,朝鲜仆从军,还有乌真超哈,也就是汉军炮兵营,都从建虏大营之中滚滚而来,因为出来的太急太快,脚步踏动,人影密密麻麻,感觉整个河岸都在颤抖,踏起的黄尘直冲上天,甚至是淹没了军旗。

    建虏士兵好像是从地底忽然冒出来一样,原本静寂的大营,瞬间就变成了人山人海,山崩地裂的滚沸之地。

    贾悌一时惊的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