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贞观卖纸人 > 一百四十二章软刀子

一百四十二章软刀子(1/2)

                      视察工作就是那么简单,走过去,爬墙进去,偷偷的听课,然后总结一下。

    结束。

    至于中间出没出什么问题。

    完全没有。

    事情就是那么平常。

    大家就在平常中进行。

    苏曦和孔颖达面对面而坐,柴绍则是在秀自己的茶艺。

    看着可以和城北徐公比美的柴绍,苏曦嘴角抽搐。

    大佬,没必要这样吧。

    你咋还亲自煮茶了。

    来到大唐对苏曦打击最深的就是,每个人都要秀茶艺。

    有的人茶艺不错,有的人茶艺是真的差,差到没救的地步。

    而柴绍就是这样的人。

    各种葱姜蒜,疯狂的往里面加。

    看的孔颖达都眼角抽搐。

    苏曦终于明白柴绍为啥早死了,绝逼是葱姜蒜吃多了。

    这场三人的小会议很正规。

    三人都是沐浴更衣完毕,采用的也是跪坐,旁边还烧着香。

    一切都是最正规的议事风格。

    “孔公先请。”苏曦恭敬的抬手,请孔颖达率先讲话。

    孔颖达颔首,眼神决绝的喝了一口茶。

    好难喝。

    开口道“梁家确实没有捣乱,但是他们的教育缺乏后续,本身的教育方式也有问题。”

    苏曦认同,能没有问题吗?

    没有制式课本,没有明确的教育方向,什么都没有,纯粹的识字教育,顶多在参杂一些老师的个人思想,能有什么鬼用。

    “总得来说就是缺乏管理。”

    柴绍在旁边插了一嘴。

    柴绍的话让孔颖达认同。

    看似没有混乱,一切都在有序的前行,实际上充满了混乱无序。

    “曲阳侯,如果是你,该如何去做。”

    孔颖达看向苏曦,想听听他的想法。

    苏曦开始沉思,脑海中把后世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

    “设立教师资格考试,不是每个人都能当老师。

    集合国子监和当世大儒,制定一套课本出台。

    同时,想办法把识字的困难程度下降。

    比如,总结一些技巧出来。”

    那些梁家弟子不是好老师吗?

    他们或许不够专业,但他们确实在认真教学。

    他们教导不好的原因就是没有一套合理的体系存在。

    像后世的老师教学,他们最起码知道按照课本,一章一章的讲下去。

    总之就是一句话,缺乏课本。

    “教师考试?”

    孔颖达疑惑,柴绍也疑惑。

    “没错,就是考试,大唐的读书人并不少,很多都在筹备科考,或者是在为世家贵族工作。

    这是一个大问题?”

    苏曦直接把问题怼了出来。

    两人也点头,的确,这是一个问题。

    长安城内聚集的文人并不少,他们的学识当官或许不够,但用来干别的是足够的。

    苏曦继续说道“同时世家内部也有一些文人士子消化不完,都需要养着。”

    这点两人也认同。

    “我们可以把教育做成一个体系,整理出一个制度。

    让那些人去考试,然后地方官可以和世家和商人和百姓商量,共同出资建设一些学堂。

    学生自带笔纸,课本由国家承担,只需要支付那些教师一定的工资。

    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苏曦觉得自己真是个小天才。

    孔颖达和柴绍也眼冒精光。

    的确是个好办法,整理出一套职业体系,同时还给予了那些读书人一个工作的机会。

    你们不是整天闲的慌吗?

    你们不是天天待在长安城里瞎溜达吗?

    好,现在让你们有工作干。

    连教师都考不上的人,你丫就是废材。

    “可惜,办法是个好办法,纸张现在虽然便宜了,但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依然昂贵。”

    孔颖达摇摇头。

    苏曦同样摇头,不过,他摇头就是在否定孔颖达的想法。

    宣纸在天宝年间就出现了,现在距离李隆基时代也就差个几十年,苏曦相信,上面有需要,下面绝对能搞出来。

    “孔公,将作监、工部何用。”

    苏曦一语惊醒梦中人。

    “更何况,现在真没有世家在研究造纸术吗?”

    苏曦笑的很阳光。

    孔颖达也开心起来。

    的确,他们准备也需要一段时间,正好用来研发造纸术。

    苏曦最佩服的就是那些真正只卖纸的人。

    你们是不是傻,大唐缺的是纸吗?

    不是的。

    造纸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